网友提问:
老子的《道德经》为什么被尊为百经之首,如何读懂《道德经》?
优质回答:
道德经为百经之首,易经乃六经之首,难道,道德经要和易经打架?
其他网友回答
知道者少之又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能坐道者全无。
看明白没,不是无人坐道,是坐进此道的状态。全无。或常人的无中生有。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5000言《道德经》中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宇宙,现在老子记述这个古太极宇宙可以与现代科学100%无缝对接。
从古太极?宇宙大统一论角度理解老子思想,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之所被尊为百经之首、历经两千多年流行不衰,是因为老子以放眼宏观的视野,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地阐述道生万物的宇宙观,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事及物的相处方式,提出相对应的“啬”、“柔”、“小”、“朴”的四个概念,提出了中正、无为、少私的治国理念,阐述个人修养应秉持“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观点。《道德经》包含哲学智慧,给予后来百家学说以启迪和滋养,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应弘扬其中道法自然、和谐自然的科学思想及人文智慧。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道德经》为什么被尊为万经之首?】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姓李,名伯阳,亦称李耳,号老聃,曾担任周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博物馆馆长),他学问博大精深,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上承人文始祖黄帝、总结伏羲文王周公礼乐思想,开创了中华民族道统与哲学精神,被誉为“东方巨人”、“中国和世界第一哲人”。
两千多年前的周王室,存储了当时世界上最全的古籍,而老子作为周守藏史,在通读古籍之后作出五千字的《道德经》,包罗万象而却玄之又玄。《道德经》全文约5000字,分上下两篇,上篇第1章到第37章为道经,下篇第38章到第81章为德经,阐述了宇宙观、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把能看到的、看不到的、能听到的、听到不到,甚至是鬼神世界,解释的完美无缺。
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之《道德经》, 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德国著名哲学大师黑格尔: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老子的著作《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日本著名企业家“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我把《孙子兵法》是用在销售上,把《大学》用在管理上,把最难懂的《道德经》用在最重要的领导层上,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过分追求欲望的结果是:不仅不能感到舒适,反而会感到痛苦,丧失自我。
从古至今注释者3000余家,中国历史上有四位皇帝为《道德经》作过注释。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全文只有五千多字,但国际影响力巨大,被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学习,外文翻译本多达500多种,各类国外研究著作700多卷,出版发行量世界第一。被西方国家公开承认为与“圣经”齐名的伟大作品。因此,老子《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首”!
通读老子《道德经》全文,不难发现“万经之首”的《道德经》的精髓所在:系统阐述了宇宙本源、精确讲述了为政之道、兵家之道、处世之道、养生之道、管理之道和成功之道。
一、宇宙本源
1、道是宇宙的本源,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是永恒的道看不见、听不到、闻不出、摸不着,凡是能够用言词表述的道都不是永恒的道,而是道的显化。道可道,非常道。
2、道是先天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故混而为一…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勉强称其为“道”。
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德是后天的,唯道是从,遵循道才会有德。天地万物各有不同的秉性,这个秉性就是“德”。是天地万物的具体体现,而这个德是道所派生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为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5、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道,产生天地人神鬼。德协调天地神人鬼之间的关系。德是后天的,遵循道才会有德,鬼神钦佩道德高尚,厚德之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6、道是天地万物来源的本体,德是道的具体功能体现。道通过德主宰天地万物。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德唯道是从。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显现。
二、为政之道
1、不为。老子的为政之道主要是“无为”。“无为”是老子思想的精髓。也是道之根本。“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无争。在无为的同时还要“无争”,要谦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以其不争,故为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江海因甘于处在溪流的下游,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想处于万民之上一定要在言语上对万民谦虚,也不要与万民争利。“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德善。老子提倡第二个为政之道就是“德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就是以德服人,以德感人。其次是提倡节俭,“治人、事天,莫若啬。”
三、兵家之道
1、兴正义之师,“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2、“不武”,不怒。“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老子认为“天恶强,勇于敢则杀。”
3、不客战。“用兵者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得尺。”
4、不轻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则哀者胜矣。”
5、示弱。这样可以让对方轻敌。“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同时柔弱似水则无坚不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四、处世之道
1、柔能克刚。“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要学会象水一样随物就形,就不会有困惑,而且会很自在。
2、人要学会知足。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人不可为名利所惑。要适可而止,不要贪得无厌,也不要追求盈满,老子有句名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3、慈爱。这也是老子的“三宝”之一。要对世间万物无论善恶保持一种慈爱之心,因为万物皆道所生,德所养。而且所谓善恶只是所占的角度不同罢了。人间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有时就是一念之间。
4、节俭。这是老子的“三宝”之二。天下万物都是道所生,都来之不易,所以要懂得珍惜,学会节俭。不要将物糟蹋浪费,更不能暴殄天物。
5、不为天下先。这是老子的“三宝”之三,意思是不要逞能充强,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出头的椽子先烂。人能保持中立最安全。
五、养生之道
1、要清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
2、要顺其自然。老子道:“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阴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入于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贵;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来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
3、建立朴德,要见素抱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说明修身养性的重要。
4、要稳重,“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六、管理之道
1、管理好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处理好了,坏事变好事处理不好,好事变坏事。
2、管理好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欲上民 必以言下之,欲先民 必以身后之”,要做到“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最后才能达到”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才是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含义。
3、管理好现在和将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有的将来,都是现在的积累。
七、成功之道
1、成功不是成就自己,而是成就他人。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成功的途径是付出,不是索取。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3、成功的衡量标准是低成本零伤害没有副作用。“夫唯不争,故无尤。”不伤害到他人,不给自己带来副作用,不要以生命为代价换取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