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的俗语(民间蛇吃鼠有什么说法)

网友提问:

农村俗语:“蛇是钱袋子、鼠是粮袋子”,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

优质回答:

谢谢出题人。

“蛇是钱袋子”的意思,蛇全身是宝,毒蛇的毒液可以做药,治病,鳞片也可入药,蛇肉可以食用,可谓全身是宝。

蛇在过去被人们附有很多传说,有的把它奉为图腾,有的说它堪比妖魔。其实这一切都源于自然界进化的功劳,为了生存,蛇不光外表害怕,那冰冷的触感也让人头皮发麻,再加上有些蛇的毒性,更让人望而却步,于是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大家都知道动蛇的代价,于是有人拿蛇作为吉祥,还有民间称之为小龙的。

“老鼠是粮袋子”,老鼠天生机灵,与人类共存。老鼠今常与人类分享食物,粮食,吃后还破坏人们的粮袋。大家都对老鼠恨之入骨,于是就有俗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怎么就灭绝不了呢?这就是老鼠的高明之处,它不仅繁殖快,还跟人们养成了相反的生活习性,这样互不打扰,大大的提升它们的生存率。有句俗语说:“捂好你的粮袋子”也有妨老鼠的意思。

这道理告诉我们,它们虽是动物,但跟我们息息相关。

个人解读,谢谢理解。

其他网友回答

提起蛇,人们普遍害怕,提起鼠,人们无不痛恨。其实,蛇鼠与人息息相关,有人说属相蛇鼠的人一般命好。为何农村一些地方说“蛇是钱袋子,鼠是粮袋子”呢?

先说“蛇是钱袋子”

之所以说“蛇和钱袋子”,与蛇的本性、农村习俗有关。万一被蛇咬,轻则破费大笔钱财,重则致命。而有些地方将蛇奉为能招财进宝的“财神”。

过去农村住的房子,有的是泥巴抖墙,杉树皮盖顶,有的是木棍涂泥巴墙,茅草盖顶。这样的房子,房顶、墙角最是蛇的藏身之地。

一些地方流传着习俗,说是屋里藏着蛇的人家定梦发财,那皮肤便是财神,能给家里招财进宝。

如果它爬到屋里来了,或者在屋角爬行或潜伏,也不能惊动它,更不可伤害它,只能设法“请它”回去,否则讲破财。

人们普遍认为,蛇是最毒的动物,一旦被蛇咬,那可以非常危险的事情,弄得不好将丢性命。

当然,现在医学发达,万一不小心被蛇咬了,必须尽快送医院治疗。只要治疗及时,也能很快脱险。但是,那肯定要花费大笔钱财。

一直以来,农村仍有一些人用草药弄得治疗蛇伤,疗效显著。不过很多已经失传了。

不管采取那种方法,不幸遭蛇咬,是很讨嫌的事情。农村人一般都懂得,万一在田间地头、山上野外遭遇蛇伤,需要迅速捆扎,将身体受伤部分“隔离”开来,阻隔蛇毒向身体其它部位扩散。

另外,蛇全身都是宝,有人专门养蛇,有人专门捉蛇,有人专门收购蛇,等等,以此作为生财之道,致富门路。

再说“鼠是粮袋子”

鼠以偷吃粮食为生,人们因此非常讨嫌他。稻田里、瓜地里、粮仓里、地窖里,一旦遭遇老鼠,可就损失惨重。

一个老鼠一天的食量不亚于一个人的食量,一只老鼠引来一群老鼠,那每天偷吃的粮食可就数额不小了。弄得不好,辛苦耕耘,全为老鼠卖命。

不仅如此,老鼠吃了之外,还要搬运储藏。它不劳而获,却非常聪明,有吃的时候想到了没有吃的时候。为了过冬何防止春慌,它偷吃粮食之余,要储藏大量粮食。

记得小时候,冬天农闲时,村里总要组织“挖鼠洞,除害虫”活动。大人们来到田间地头挖鼠洞,常常每个洞挖到底都能挖出几斤甚至十几斤稻谷。这些稻谷集中起来由村上(生产队)处理。

农村人为防止鼠害,总要想尽办法。新中国后,通过坚持除“四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环境卫生,现在老鼠相对减少。

农村所以说“蛇是钱袋子,鼠是粮袋子”,是有一定道理的。

时至今日,蛇鼠都要防,并且不可小觑。外出劳动、运动都要防止被蛇伤害。

要讲究卫生,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开展灭鼠除害活动,让害虫无藏身之地。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对于蛇是什么看法,我们胶东农村人对于蛇是又怕又敬,一般人见了蛇都会害怕,但蛇进了家却不能将蛇打死,要把蛇请出去。有一年夏天,在我们院墙根的下面,直挺挺地横着一条蛇,我看到后吓得直接从院子里蹦到了街上,就不敢再进屋子了。家里人都上班去了,就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在街上转了一个圈没见到一个人,最后没办法跑到我们邻居家,求人家帮忙把那条蛇给我铲出去。我们邻居属于胆大的人,从家里出来的时候,顺手拿了一个铁锨,帮我把蛇铲出去了。

胶东人都说蛇是有灵性的,不能随便打。我们这里除了蛇这个称呼以外,还有一个名称叫“圣虫”。老人们说谁家的粮囤里面如果进去蛇,那就太好了,那就是进了圣虫,他们家的粮食可能会吃不完。所以每逢春节的时候,我们这里的人们,都用白面捏一个圣虫放在米面缸里。圣虫的意思,就是家里有享用不尽的吃喝。蛇进到谁家里,就预示着谁家的好日子开始了。做生意的人,对蛇更是毕恭毕敬,生意人的眼里,蛇是财神爷,可以给他们带来财运,看见蛇以后要敬香纸放鞭炮。所以有人说蛇是钱袋子。

说老鼠是粮袋子,这话更是一点不假。过去小时候,住的屋子里面和院子都是泥土地面,没有现在的水泥地,家里的墙角到处都是老鼠洞,有时候坐在屋子里面吃饭,就可以看见洞里面的老鼠,瞪着亮晶晶的眼睛往外看。晚上关了灯以后,就可以听到悉悉索索老鼠窜动的声音。我记得有一次,老爹倒出空闲了,想把老鼠洞堵死,先往下挖了一下,越挖越深,到最后看见老鼠洞里面的花生玉米足足有包袋子。在那个人都吃不饱饭的年月,竟然被老鼠偷了这么多吃的,从老鼠洞里面挖出这么多的粮食,感觉像发了财一样的高兴。

农民种地经常会遇到地老鼠,尤其是花生地里面,老鼠洞特别多。秋天山里的花生刨完以后就要开始复收,什么是复收?就是虽然说花生都刨完了,但是地里还有落下的花生,没有刨干净,这个时候一般小孩子们就要到地里去复收一遍。复收花生的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挖到地老鼠洞,有时候一个老鼠洞里面,可以挖出一大筐花生。一天能挖到一个老鼠洞,就可以回家交差了。

其他网友回答

蛇是钱袋子,鼠是粮袋子。

有个词叫“蛇鼠一窝”,听着就不是什么好词儿。

人对蛇天生就有恐惧感,而对老鼠,通常也是没什么好印象的。

不过,民间将蛇认为是保家仙之一,绝对不能去伤害,而家里有蛇居住被认为能够招财,至于老鼠,虽然老鼠喜欢偷粮食,但同时也喜欢存粮食。

蛇是钱袋子,有好几种说法。

民间文化之中,认为蛇是可以带来财富好运的动物。

虽然几乎所有人都对蛇莫名恐惧,觉得这种冰冷、光滑浑身鳞片的生物实在可怕,但奇怪的是蛇在民间文化中,却长期都比较正面。

一般来说,蛇被认为是好运与财富的象征,招财蛇的说法要比招财猫更悠久、更本土。

东北等地区,将蛇作为保家仙,比较传统的地方甚至会专门进行祭祀,让其受人间香火。

而家里如果出现了蛇,也被认为是非常吉祥的。

人们认为,家蛇是保佑一家平安的,如果遇到了绝对不能去打,而要用棍子“请出去”,如果随便乱打,那恐怕就要招惹灾祸。

抛开文化传统本身来说,蛇其实也是一种对农民有益的动物。

众所周知,蛇的主要食物就是各种小型啮齿动物与鸟类,比如老鼠、麻雀等等,蛇多的地方那么老鼠鸟雀就自然会少,尤其是老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农耕时代,老鼠是非常让农民们头疼的动物,因为它们会毁坏偷吃粮食庄稼,造成农民们财产上的损失。

然而,蛇多的话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蛇大量捕捉老鼠,自然就保全了农民的粮食,而粮食是很多农民的“主要财产”,蛇自然也就成了钱袋子。

最后,蛇本身的确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虽然蛇看起来就很吓人,而且不少的蛇还有毒,但是自古以来,蛇都是一种具备高度经济价值的动物。

在《捕蛇者说》中,就记载了这样的事,永州的异蛇剧毒无比,却有极高的价值,因此有不少人冒着巨大风险去捕捉,以此得到了丰厚收益。

当然,柳宗元要表达的意思是苛政比异蛇还要毒,人们宁愿铤而走险捕蛇。

不论怎样,蛇的确是一种很值钱的动物,所以也有人去捕捉,或者进行人工饲养,蛇为不少人带来了直接的收益,被称作“钱袋子”也正常。

鼠是粮袋子,主要有正反两说。

老鼠喜欢偷吃粮食,它们出现的地方必然多粮。

无论家鼠还是田鼠,都是啮齿动物,它们的食物就是各种草籽、坚果、浆果与谷物,若是野外的话也没什么,靠近人群的鼠,往往就会偷吃粮食。

过去人们居住的家庭,经常都会有老鼠出现,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就算是皇宫里都不能避免老鼠的出现,而老鼠最爱出现在有粮食的地方。

老鼠出没,自然是因为有粮食,所以老鼠被视作“粮袋子”的象征。

自然,鼠类还有个好习惯,那就是存储粮食。

不管是田鼠还是家鼠,它们在偷吃粮食谷物之类的时候,也会在自己的洞穴里囤积,似乎所有的鼠类甚至诸多啮齿类动物,都有这样的习惯。

这其实是它们的生存本能,毕竟不能保证随时都有粮食,还是存一些以防万一的好。

然而田鼠老鼠的这种习惯,在灾荒时期就可能帮到了人,因为在没有粮食可吃的时候,人们也会去找田鼠洞碰运气,往往也能找到不少田鼠存储的粮食。

鼠类存粮食的习性,是过去很多人所熟知的,成为了荒年困难时期,人们寻找粮食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将鼠称作是“粮袋子”。

其他网友回答

北方老一辈的人,都把蛇看成家族的保护神。人们对蛇又敬又怕。人们把蛇叫做”小龙”。由于过去人们住的土房,草房,房前屋后又经常堆些碎砖烂瓦。中间的很多孔洞都是蚊的埋想栖息地。因此几乎每家都有蛇,平时人和蛇和平相处,视而不见。有时因为某些原因,蛇爬到院子里,屋子里。尤其是遇到了大蛇。人们都认为遇到了好兆头,一点也不肯损伤蛇,恭恭敬敬的用工具把蛇送到地里。然后就期盼着财富和好运的到来。如果碰巧碰到了,人们就更加敬畏蛇。

至于老鼠,可以说是人人讨厌。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咬坏物什,传染疾病,偷盗粮食。説老鼠是粮袋子只看见老鼠咬坏粮袋子,怎么能够成为粮袋子呢?你还别说,老鼠在一些情况下,还真可以称为粮袋子。老鼠在我们这里外号叫”搬仓”。意思愉盗粮食,变成仓库。有一年春荒,家里实在没有吃的了。爷爷领上我们到地里挖田鼠(生长在地里的老鼠)洞。先仔细寻找老鼠洞的位置,然后顺洞挖掘。那天我们共挖了十几个洞,二十几斤豆子玉米。可解决了问题!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