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厉害还是李世民(李世民和李隆基能力对比)

网友提问:

李世民和李隆基谁更厉害?李隆基的开元比李世民的贞观强吗?

优质回答:

开元盛世的成就超过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成绩,功劳不能算在李隆基一个人头上,他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有唐太宗李世民打基础,武则天留下人才,唐玄宗是在这个基础上,在开元年间进行了成功的改革,化解了武则天统治后期的两大政治隐患,即皇室内部争权夺位的斗争和武则天遗留的机构臃肿及佛教膨胀,迎来了盛世,“贞观之风,一朝复振”。

同时,唐玄宗也是中兴既祸、前明后昏的皇帝,盛极而衰。到天宝年间,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已经变成了既骄且奢的昏君,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后期的统治加深了社会危机,促成了安史之乱。

唐玄宗后期的腐朽统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任用奸相,天宝年间的宰相是李林甫和杨国忠,这两个都是奸臣,是造成动乱的宰相。

2、宠爱杨贵妃。杨氏原来是李隆基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唐玄宗先让杨氏离开寿王,送到道观当道姑,然后悄悄的接到宫中立为贵妃。杨贵妃进宫后,唐玄宗就荒政了,不再上朝。当然这不是杨贵妃的错。

3、挥霍耗费严重,造成财政紧张,加紧收刮,造成社会矛盾尖锐,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真实的写照。

其他网友回答

李世民(老李)和李隆基(小李)作为大唐皇帝的代表,老李开创了贞观之治,小李开创了开元盛世,那么李世民和李隆基谁厉害呢?

对比一下一下两人的经历看一下。

1、老李为大唐帝国的建立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唐朝建立后,老李率兵先后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就这独一份),册封秦王(秦王这称号是有讲究的,想一下战国时候秦国是不是很厉害,所以册封为秦王也是对老李实力最好的说明)。然后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之变之后,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而在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登基称帝。可以看出老李和小李的皇位都是通过发动政变搞到手的(果然是一家人啊,手段都是一样的)。

2、老李开创了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老李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颂扬备至,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而小李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帝王,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李隆基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发展了唐朝政权,小李同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后期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李林甫的锅,李林甫推荐的)等外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著名的安史之乱(长达八年),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从中可以看出李世民是为唐朝的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而李隆基是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3、李世民宠爱的长孙皇后(贤后,贤内助),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创造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而李隆基宠爱的杨贵妃(这锅不能让一个女人独自背的),把李隆基搞得怠慢朝政,宠信奸臣,还造成了安史之乱。

李隆基的开元比李世民的贞观强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虽说是封建社会,但是其实有的皇帝,其实有的皇帝因为创造了盛世,所以流传千古。其实有些皇帝创造的徒有虚名,并非真的有什么实质上的贡献,贞观之治也是其中一个盛世。如果仔细去研究相关的历史记载的话,便会发现其实贞观之治严格来说不能够算是盛世。

因为贞观之治所带来的盛世并没有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条件,相反的有一些盛世是真的,好比说开元之治便是真的实际和描述相符合,而且盛世并不只是在经济上有所提高,包括在政治和文化方面都是有出现一定的新气象。

开元之治的创造者是李隆基,(李隆基接位时才27岁,年青有为,朝气蓬勃。他实干、勤政,政治上除劲敌,朝政上用贤臣,国用上讲节俭,吏治上重考核,身体力行,励精图治,志在升平。)他虽年少或许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天赋,所以他年少便很有才华,大家都可以看出来,将来肯定是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人才。就算后来做了国君,他也并没有骄傲,而是做好皇帝应该做的事情。他善用人才,在这里官员上也很有自己的主见,而之所以能够创造下这样的辉煌盛世,不仅仅是和他本身自己的治理能力有关,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因素,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好自己的经济,就有一个很基本的条件,那就是国家内部必须要稳定。恰好在李隆基统治期间并没有什么战事,而且天公也很照顾他,也没有什么大灾害。因此这就具备了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国家的治理和经济的发展当中去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中国人的生存能力、恢复能力超级强悍。只要有安定环境和发展空间、宽松的氛围和一定程度上的思想解放,无论国家的底子多么单薄,百姓的生活原来多么贫苦,用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中国人就是有办法使自己的国家出现奇迹般的变化。不信你看咱们的祖国,国际地位噌噌噌的往上走。太平,很重要。在李隆基在位的这29年里,没有大的战争和大灾大难,也没有大的社会动乱。正是由于太平,“戴白之老,不识兵戈”,这才成为盛世。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这29年里,至少有20年没有大的“混账”。)

除此之外,仅靠一人之心,想要治理好国家是远远不够的,就算上司很尽职,但是手下却浑水摸鱼,但也没有办法做好一件事情。所以皇帝和官员必须相互配合,并且是一条心的,才能够真正的建设好一个国家。

偏偏李隆基就是这么好运气,当时朝廷并没有什么大奸臣,所以整个朝廷的风气算是比较正派的。人口的增多也意味着人们的生活品质被提高了。为什么说人口规模变大,意味着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呢?试着想一下,若是一个家庭里家徒四壁,每天都是有了上顿没下顿,在这样的家庭经济条件下,家庭里的父母会生很多孩子吗?自己都养不活,抚养一个孩子的开支又是这么的大,所以说在李隆基的统治下,人口数量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当时国家的经济状况会大改善,并且老百姓的收入也更多了,而李世民所创造的贞观之治只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根据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到,其实李世民登基当皇帝之后,其实全国上下的人口和隋朝时候的人口相比,可以说是天上一个地下相差的数目还是很多的。随朝时的是李世民时的两倍多,因此从当时的人口数量看并不多,可是说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的老百姓生活条件还算是比较艰苦,并没有得到说因为是盛世而该有的生活条件。所以其实贞观之治的盛世并没有改变百姓的窘境,但是开元之治下的老百姓生活幸福、政治等其他方面也得到了发展,这才称得上是盛世。

所以说,贞观之治,只是在封建制度的理论建设上有所贡献,这种盛世,与百姓的肚皮无关,故尔是虚的;而的开元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全面开花,才是货真价实的盛世。

其他网友回答

私以为李世民更厉害。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知道天下大乱,自己也有问鼎天下之志向。但一直不敢做出断然决定。

李世民则主张当前天下大乱,正是我们夺取天下的好机会,并提出自山西南下进攻长安的全盘计划。在进入陕西地界,遇到直接阻滞之时,连同很多劝谏李渊一起举义的大臣如裴寂等都提出退回太原根据的想法,但李世民力排众议、拼死力荐,这才挽救了想要撤兵的李渊。

之后,李世民一路过关斩将,亲自带队,打开了通往长安的大门,李渊顺利进入长安,拥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恭帝,随后加封唐王。随着地位稳固,不就李渊接受禅让建立唐朝。之后李世民一直在外征战,捉拿刘武周、锁拿宋金刚、打下东都洛阳、拿下河北窦建德,又平定了刘黑闼之乱,为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不世之功。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刚刚进入关中之时的,亲自平定西秦薛举,一日行军数百里、千里追击,打的西秦薛举连问左右侍从,自古以来有这样的事情嘛?

他曾经亲自讨平颉利可汗、又都部署四方战事。连熟读历史的毛主席都说:“自古用兵无处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可见,李世民的军事指挥才能何等之高。而这恰恰是玄宗李隆基不能比的,李隆基并无突出军事才能,在历史上成为唐朝盛世的高峰,也成为盛世终结者。

李隆基在安禄山打进长安之时,毫无还手之力。天子去国、国都失守、天下丧乱,活生生的将一个盛世变成一个乱世,整个大唐历史上在没有比这更恶劣的事情了。而且自此之后,天子威权不在、地方割据、帝国积重难返,就此荣光不在。

李隆基还成了唐历史上“国都六陷、天子九迁”的第一位,成为第一个“逃跑皇帝”。在逃亡四川之前,关中百姓慰留皇帝李隆基,李隆基却上马不顾,载着杨贵妃和杨国忠继续逃亡四川。要不是太子李亨重新举起义旗,唐朝或许就亡于他手。

他好大喜功、穷奢极欲,设置边镇节度使,致使国家分裂格局,其罪大也。宠信李林甫、杨国忠这等奸相,致使国家数十年未曾获得有益人才,政治黑暗、人心思变。

贞观盛世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李隆基自然是这个顶峰盛世的缔造者之一,但更多是享受了来自贞观、永徽以来的恩荫,盛世之下,暗流涌动,却不思进取,沉迷酒色犬马酒色之中难以自拔。

一个是建功立业、开创盛世的圣君,一个 是守成安逸、昏庸无道的昏君,两者怎么可以同日而语。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我个人e799bee5baa631333431356638觉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要强于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可能是因为李隆基晚年的倦政让小人乘虚而入,因此历史上才会有一些批评他的声音。

贞观之治 唐太宗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 虚心纳谏,聆听忠告,乐于规劝,这是“贞观之治”在政治上的一个突出特征. 知人以心,信人以贤,用人以才,待人以礼,广罗天下各种人才,这就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又一个鲜明的特征,同时也是唐太宗被后人界定为贤明君主的重要标志.唐太宗坚决反对以人际关系和血缘亲情为标尺来选拔人才.他注意从新人、疏人,甚至敌对营垒中选用许多杰出的文官武将.著名的政治家,忠于职守的当朝重臣魏征,就是他从敌对的政治集团中选拔出来以后加以重用的. “贞观之治”的第三个特征是唐太宗和他统治集团里的重要成员,一般都能节制开销,收敛私欲,精简机构,减少赋役,反对奢侈,杜绝贿赂,尽一切可能减轻人民负担.

开元盛世 开元(713—741)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开元年间,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 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唐玄宗先从经济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击豪门士族,争夺土地劳力;第二,改革食实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第三,玄宗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第四,发展农业. 在外交方面,玄宗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治经济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唐王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繁荣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在“开元盛世”期间.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全盛的阶段.

武则天被逼退位之后,唐王朝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混乱期:先是武三思与韦后,安乐公主勾结,害死于中宗复位有功的”五王”;而后太子李重俊率御林军杀死武三思,武崇讯,而其也被韦后部下所杀;再而后,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李显,立傀儡重茂为少帝,自己总揽大权,垂帘听政.韦后肆无忌惮,安乐公主公开卖官,朝政异常腐化. 此时26岁的李隆基登台了.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庚子日.相王李旦第三子和其姑母太平公主共同精心谋划,发动政变闯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武延秀,铲除了韦武集团,并迎相王李旦入辅少帝,后来又拥其为帝. 景云三年(公元712年),睿宗李旦让位于李隆基,是为玄宗. 此时的太平公主已由以前的同盟变成了玄宗的强大对手,”宰相七人,四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

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制度. 完善法制,删辑律令格式,编纂. 农业上静民劝农,检括户口,开垦荒地,提高亩产. 设置四监管理官府手工业,民间手工业也发展迅速. 繁荣商业,金融机构柜房出现,互市与海外贸易发达. 正是由于开元初期君臣一体,上下同心,全国经济迅速繁荣,迎来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

其他网友回答

李世民如果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皇帝,在位期间开疆拓土,可以说唐朝版图的巅峰就是他奠定的,可是在他执政末期,开始有了一些骄奢之风。

李隆基开创了空前强盛的开元盛世,不仅仅是唐朝国力的巅峰,更是中国封建史上国力的巅峰。这除了与个人的能力有关,与唐朝开国百余年的财富积累也是分不开的。但到了天宝年间,李隆基认为天下无事,也开始有了骄奢之风,其实在张九龄被罢相之前,帝国的矛盾就已经开始暗流涌动。如果李隆基在安史之乱之前去世,留给后人的确实可能是一个明君的形象。综合看起来还是唐太宗更胜一筹,但单论开元与贞观,开元应该胜过贞观,开元才应该是“唐人”称呼的由来时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