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杀鞑子(吃月饼杀鞑子是一个流传相当广的民间故事)

网友提问:

民间传说的“八月十五杀鞑子”确有其事吗?月饼和朱元璋有关吗?

优质回答:

大狮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八月十五杀鞑子与庚子悬赏杀洋人,慈禧对十一国宣战后的另一大招”,其中便讲到“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

这个事情有两个说法,先说第一种: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说的是蒙古人入侵中原之后(民间百姓称蒙古人为鞑子),因为害怕好百姓有不满情绪,而出现对蒙元帝国的不利,于是就在每家每户安插一个蒙古鞑子,这蒙古鞑子住在人家家里,作威作福,发起兽性,还喜欢霸占人家妻女。老百姓对其恨之入骨,虽然想除掉这些鞑子,但是身单力薄,不敢行动。突然有一日,有人传言在中秋佳节这一天,以月饼为传媒,汉家子弟的老爷们儿在这一天同时动手,将住在家中的鞑子杀光。

还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

说的是朱元璋手下谋士刘伯温将写有“八月十五月圆起义”的纸条藏在饼子之中,分送到各义军头领手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这一天相互相应。没想到这些义军都收到了饼子,并且在这一天同时起义,相互攻打蒙古人。事后,朱元璋把这个饼子命名为“月饼”,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封赏全体将士大家一起享用,后来民间开始也兴起吃月饼。

另外还有几个版本,都是大同小异,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当然不是,这些只不过是民间故事罢了,根本无从考证,在历史和野史之上均没有对此事的记载。

月饼衍生与唐朝,到了北宋时期就很普遍了,明朝更是普遍,这东西显然跟朱元璋没任何关系,所以不要怀疑月饼的来历了,这小玩意就是个节庆食物罢了,没有这么伟大的身份。

其他网友回答

民间传说的是“七月十五送面人,八月十五杀鞑子”。七月十五蒸上面人,互相赠送,里面放的是纸条,约定八月十五杀鞑子,这是汉族人的说法。

蒙族人也有说法,说约定八月十五杀鞑子没杀成,汉人出了一个汉奸,把约定杀鞑子的事告给了鞑子,八月十五那天鞑子都跑了沒杀成,汉人只好拿西瓜出气,把西瓜剜成各式花样来喧嚣,蒙族人到现在中秋节那天不吃西瓜。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一个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传说,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跟朱元璋有关的版本简单说这样的:元朝统治者残酷对待中原百姓,朱元璋希望联络反抗力量统一造反,苦于没有好的通讯方式。最后刘伯温献计:让王昭光制作面饼分发各地起义军手里,面饼里面藏有纸条:八月十五夜起义。起义成功之后,为了纪念,中秋

节吃月饼的风俗就保留下来。

而在苏州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内容相似,只不过说的是张士诚起兵造反。因为张士诚曾经在苏州经营多年,还自称吴王。而与此印证的一个证据是,至今苏式月饼包装的时候,每一块月饼下面都要放一张纸。就是为了纪念当年人民起兵造反,推翻元朝的历史。

至于人民为什么痛恨元朝鞑子,主要是财物剥削,而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蒙古人享有汉人结婚之后的新婚初夜权。汉族人结婚之后,要由鞑子占有新娘肉体三天。有的人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传说,这是没有弄清楚历史。

在《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里面明确记录了这个内容:

蒙古,色目,汉人,南人,一级比一级低下。当时是保长制度。十户人家为一保,蒙古人担任保长,十户财产由保长随意占有,十户新婚初夜权由保长享用。

这样的野蛮规定,在欧洲也不罕见,电影《勇敢的心》里面,华莱士起兵造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反抗贵族领主的初夜权。

这样的记载在山西临县的《临县简史》也有记载:蒙元之世,汉人贬为次民。女子初夜,必经鞑子享用。民族之悲也!

大学者周作人先生在《谈龙集》里面也说到,浙中和陕西韩城的闹新房的婚俗,其实就是当初元朝蒙古人强占汉人初夜权的风俗变相。

从这一点来看,今天很多地方闹新娘如此恶劣不堪,似乎就好理解了:当初根本不是闹,而是强占。

总结:“八月十五杀鞑子”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传说,折射了元朝蒙古人对中原汉人的残暴统治。

其他网友回答

我所知道的八月十五杀鞑子: 幼时常听老人讲,元朝暴政,尤其对汉人最为残酷,全国各地反元思潮极盛,为了统一行动,一举成功,约定在同一天全国大杀元鞑子,如何约定日期又不被发觉,就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全国各地串联。

汉人的民俗,八月十五这一天必吃月饼,邻居.亲朋之间且有将自己制作的月饼互相赠送.互相品偿的习俗,组织者此前已将日期确定,作饼时在白布条上写一”期”字夾入饼中,元鞑子不识汉字,既识得此字也不知何意,以此作为串联,统一行动日期,汉人很容易知道.杀鞑子日期是八月二十三(“期”字拆解)。一直到解放后五.六十年代,我在的地区还有很多人说八月十五杀鞑子说法不准,说是八月十五是串联杀鞑子的日期,真正开刀杀鞑子是在八月二十三。幼时听大人说的,不知是否沾点边,和网友们分享.探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