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死了曹操哭了(曹操为谁痛哭)

网友提问:

为何曹操死时长叹一声泪如雨下?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为何曹操死时长叹一声泪如雨下?长叹的原因是回想戎马一生,征战几十年,虽然建功立业,统一了大片国土,却未能统一天下,始终未能灭掉刘备和孙权,这个遗憾带进棺材了。泪如雨下的原因是长年在外征战,难得有机会享受天伦之乐,看看面前的子孙,十指连心;看看成群的妻妾,儿女情长,真舍不得把她们丢下,想到以后他们是什么样的着落,或许受人打压,或许忍饥受冻;子孙是否同心,是否倾轧……这都关心不来了……想到这些,怎能不落泪呢?想到当年跨上战马,叱咤风云;坐在中军大帐,发号施令,虎威慑众,那种感觉,真是一世英雄;现在,面对妻妾、面对子孙,就是丈夫、父亲、祖父了,不再是威风凛凛的英雄了,夫妻情、父子情,祖孙情,种种情感都在脑海中翻滚,今后的一切一切,都要交代,此情此景,是泣不成声的,泪如雨下的,再刚烈的心肠,也会落泪!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那种痛苦是难以忍受的。军国大事,家庭琐事,妻妾、子孙安排,都到心头了……可见,息落泪都是必然的、正常的。我认为,曹操也有值得欣慰的地方,就是他没有取代汉献帝,后人对他有非常好的评价!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问答的邀请。在《三国演义》中描写曹操在临去世前的景象,颇有耐人寻味的地方。作者先是写曹操病重,在感觉病情严重的时候,便决定嘱托后事。他先召手下确定曹丕继承自己的王位,然后安排侍妾日后的生活,最后要求为他造七十二个疑冢,防人盗挖。在将这一切都嘱咐完后,曹操长叹一声。泪如雨下,然后气绝身亡。在这里我们有个疑问,那就是曹操死则死矣,后事都安排停当,又何必长叹一声,泪如雨下才死呢?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曹操去世的时候,也应该是他真实性情的流露。他之所以会长叹,会流泪,无非是心中还有不舍的事物,不愿意离开这个人世。而且在他的心中,也对自己的一生有着愧疚,在百感交集下,他才会有这种表现。要解开这个谜团,就只有从他临终前的嘱托入手,去揭示他最真实的心绪。

一、不谈家事,却先说国事。要说家事,却安排事业的继承人。

我们看曹操临去世前,先是请夏侯惇来安排后事。作者说夏侯惇遇到了鬼魂索命,吓得昏倒得病未到。这当然是作者所杜撰的,历史上夏侯惇早就身体病重,并不是因为索命遇到了冤魂。自然也不会前来面见曹操。

曹操把曹洪、陈群、贾祤、司马懿这几人召来,这些人有的是曹操的亲属,有的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他对他们安排后事,先是说自己的遗憾,没能扫灭刘备和孙权。可话锋一转,却说找他们主要是把自己的家事托付给他们。曹操将自己的孩子的情况说了一遍,对他们的优缺点评述一番,决定立曹丕为自己的继承人,请他们辅佐曹丕。

我们看曹操的这一场安排,实际上说出了自己一生的遗憾,那就是没有能够统一天下。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就在荆州布下了个局。他放弃大部分荆州,坚守合肥与襄樊,对刘备和孙权采取守势。曹操一面对关中、汉中发动攻伐,一面注视着刘备和孙权的动态。曹操一直在等待,等待孙刘联盟破裂的时候。

终于,孙权在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撕破了孙刘联盟,袭击了荆州,擒杀了关羽。孙权和刘备反目成仇,曹操苦苦等待多年的局面终于达成了。在这个时候,曹操如果再稍微运用政治、军事和外交手段,就能让刘备和孙权进入兵戎相见的局面。这样,曹操彻底统一天下的机会就在眼前了。

可是,天不随人愿,在关羽的首级送到曹操那里不久,曹操的病死了。可以说,曹操是死在看到天下统一的曙光时死去的,当然是满怀遗憾了。不过,这种心情他不能和手下述说,只是在安排家事前提到一句,其实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曹操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继承人曹丕身上了。

曹操在当时,已经立曹丕为王世子,现在再专门说一次让曹丕继位魏王似乎是多此一举。但是,曹操在这里有他的用意,那就是他对将来曹魏代汉的态度。他之所以又专门请这些人来再次嘱托一声,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倾向于曹丕继位的人。他说的是将家事托付给他们,而先说国事,就是让他们知道,所谓家国一体,曹丕继承家业,也就是继承了自己代汉的意愿。他希望这些人能够辅佐曹丕,完成自己的心愿。

二、对侍妾的儿女情长,说明了英雄无奈是多情。

对曹洪等人安排了明为家事,实为国事的嘱托后,曹操这才安排了真正的家事。那就是他的那些成群的侍妾。我们都知道,曹操喜欢收养那些失败者的妻妾,久而久之,他身边的女人也越来越多。在这方面,曹操也犯下过错误,使得自己的儿子曹昂战死,在临死前他还念念不忘。

曹操专门把自己收藏多年的名香分送给各人,并且嘱咐她们在自己死后,要勤习女工,做丝履去卖,这样可以自谋生路。又让这些侍妾生活在铜雀台中,每天都祭祀自己,为自己的在天之灵奏乐上食。

这些安排猛一看平淡无奇,但是如果我们再深思一下,就能够感到曹操的深意。这些侍妾在曹操活着的时候,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曹操一死,她们就没有了依靠。曹操这样安排,实际上是给她们安顿了住处,并且以自己祭祀需要,为她们解决了衣食问题。

而让她们做丝履去卖,更是为她们解决了日常的开销问题。试想一下,平民百姓又有几个人会去买华而不实的丝履呢?这些丝履无非是换个名目,由曹丕来买单罢了。从这些细微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对这些侍妾的爱意。他是真心不想离开这个世界,这个他营造的快乐的铜雀台。

三、修建七十二疑冢,为何心中有愧疚。

最后,曹操对自己的安葬墓地也做了安排。他让在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处。曹操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是,不想让后人知道他的坟墓在哪里,怕被人盗挖的缘故。看到这里,我们对曹操的这个遗言有点疑惑,曹操究竟心里有什么愧疚,这么害怕后人去盗挖他的坟墓,而且还肯定会有人要盗挖他的坟墓呢?

其实,在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了曹操的内心。首先,曹操本人就是靠大规模盗挖古人的坟墓起家的。当曹操起兵的时候,由于经费困难,他就曾经发兵盗挖古墓,依靠得来的金宝度日。在他的手下,就有被当时的人称为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的将校。

曹操既然依靠盗挖古人的坟墓起家,他当然也惧怕后人也会以同样方式来对待他。因此他才会故布疑阵,隐藏自己的坟墓。

其次,曹操为了代汉一事,背负了太多的非议。曹操虽然没有亲自代汉,可是他在生前的所作所为,已经把他的意图暴露得昭然若揭。他为了排除障碍,大开杀戒,将忠于汉室的人员屠戮一空。连他的亲家荀彧就因为反对曹操加九锡,晋位魏公,被曹操软禁而死。后世的人肯定会把代汉的罪名扣到曹操的头上。为了泄愤,挖掘曹操的坟墓是最直接的方式。

第三,曹操不相信代汉能够天长地久。在秦朝统一天下后,当皇帝的都想将江山一代代传下去,直至无穷。汉朝经历了西汉和东汉漫长的岁月,到了曹操手上,也将要终结。曹操从历史的兴衰,已经看到了朝代更替的必然。就算是曹丕代汉成功,曹魏这个朝代也不会天长地久。即便是曹魏的时候对曹操的坟墓保护得再好,也不能永远地将它保护下去。与其那样,还不如将自己的坟墓无声无息的混杂在乱坟之中,还能保存得长远些。

从曹操设立疑冢,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一生中的那些做法,心中存在的愧疚。也能够看到,曹操对于自己从一个汉臣,变成汉臣的掘墓人的愧疚。但这些都是曹操无法选择的结果。就如同他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的自白一样,他一步步走到了这个地步,已经身不由己,无法回头了。

结语:

我们从曹操死前刻意交待的这些事,就已经得到了曹操当时的心中最惦念的事情。也能够知道曹操当时最根本的想法。在曹操的心中,依然还惦记着自己的事业。我们也就会知道,曹操为何会长叹流泪。

曹操临死前,最不甘心的是在自己等来了机会,可以统一天下的时候,却要撒手人寰了。其次是对曹丕代汉一事放心不下,对手下百般暗示。最后是对与侍妾一起在铜雀台的快乐生活,念念不忘。他将自己的坟墓隐藏,为的是怕那些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仇恨的人会来报复。尤其是对代汉一事的愧疚,让他对过去的生涯无言以对。本想做汉室的忠臣,没想到一步步走向了汉朝的反面。

正是因为这些事情交集在一起,才使得曹操在去世的时候百感交集。在他临死前,对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事业的不甘心,对过去繁华生活的眷念,对为了自己的事业牺牲的人们的怀念,对为了代汉一事的愧疚。这些事情交织在曹操的心头,让他付之一叹,泪如雨下的离开了人世。

本文内容全部来自《三国演义》。

其他网友回答

曹操是毛主席对历史人物能给赞誉的人之一,曹操从一草根逆袭,中流砥柱,力挽狂澜,使北方统一,国富民强,其功绩是卓著的。

然而曹操也是活的最憋屈的帝王之一,1)首先是壮志未酬,“孤纵横天下30余年,群雄皆灭,止有江东孙权和西蜀刘备,未曾剿除……”本来容易打的刘备,没想到孙刘能够联手,没想到几十万大军南下遇到瘟疫,没想到南下这么不招人待见,遭到南方上上下下一致抵制!

2)曹操也是历史上争议最多、名声最臭的人之一,很多帝王昏庸无道,但是没有曹操这样被后世文人编成故事、戏曲,脍炙人口,广流民间,安阳曹操墓中发现,曹操的墓已经被盗,而且故意为之被破坏严重,可见他被人多么痛恨!

3)曹操的憋屈除了被称为“奸臣”,上欺帝王下好猜忌以外,还有“喜欢别人媳妇”的作风问题,其实曹操的几位老婆都得到曹操的真心相待,

比起同时代其它帝王的媳妇所受的待遇更好,但是后世文人喜欢拿他的“好色”做文章,就连诸葛亮也是拿他的“深宫锁二乔”来激怒孙权决心联合抗曹的!

4)第四个憋屈就是他的头疼病了,据说曹操活了66岁,这在古代算个不高不低的年纪,晚年每天被头疼病折磨的生不如死,而唯一能治这个病的华佗却是想致曹操于死地的人。

5)第五个憋屈是帝王的通病,就是后继无人,很显然曹操对曹丕接班是不得已而为之,就像刘备不得不把位子传给刘禅,就像袁绍的两个只会打打杀杀的儿子,

曹操最喜欢的曹冲很小就夭折了,曹植只好诗文,整天花天酒地、疯疯癫癫,从曹丕后来的作为来看,才不配位,后继无人,也是一把好牌打个稀烂。

6)实际上最憋屈的是救驾和迁都成首秀,“官渡之战”成就大业,而“赤壁之战”却是一战成枯,曹操的后半生就再也没有力量去灭孙刘了,最近报道王健林没有在富豪榜前十了,就是因为战略投资失误导致4千亿负债所累!

王健林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戎马一生,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早早就想一统中华,但是在他有生之年,没有完成他心中的使命,多少都有些感慨吧?[呲牙][呲牙][呲牙]

其他网友回答

可以断定,三国演义中曹操临终所言,纯属虚构!一代英雄曹操,在病危之时,竟然婆婆妈妈净扯点家务事,弄得像个小地主老财一样,那还是挥斥方遒、文采斐然、文韬武略的曹大人吗?

细辩书中曹操临终所嘱,质疑地方甚多:

1、孙权刘备,未曾剿除。天下皆知的事情,有必要在生死存亡关键时刻重复唠叨,岂不浪费时间?该言的是如何剿灭,而不是画蛇添足般借此标榜自我!毕竟是个政治人物,如何延续自己的政治事业,才是他难以瞑目的头等大事!

2、曹丕可继我业,卿等辅佐。或许这句是真的,但是缀上前几句对几个儿子的评价,就有点近乎老太太拉家常,能扯多远扯多远!

3、赐赏侍妾,嘱织丝履,得钱自给。事情倒像是真的!军士屯田,家眷织布,考虑的还是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强大,此乃曹公不变主张!曹公有情有义,为国操心,跃然纸上!但是,这种事情,早晚安排皆宜,何必要自己在回光返照的黄金时间,亲自操刀!事无巨细亲躬,那是诸葛亮,绝非曹大人!

4、设立疑冢七十二。这点符合曹操的法家理念,以及多疑性格,但是临终才想起交待,根本不符合帝王工作规范!何况时间上早已来不及实施!内容是真的,时间肯定移花接木!

可以想象,曹公意愿未竟,事业未成,英雄时短,感慨万分,弥留之际,必有一番精彩遗嘱!但是笔者罗贯中始终坚持抑曹扬刘,不由自主就会文笔弯曲,才弄出这般不伦不类的曹操临终遗嘱!也使后人领略不到曹公关于人生、治国精彩总结!

三国演义,有个细节,大家肯定记住!曹操是个非常注重文笔与思想的人物。张松背咏出他的兵书,使其感觉有抄袭嫌疑,便将兵书烧掉!这是罗贯中在贬低曹操的过程中,一不小心流露出来曹操的美德,何等爱惜自己笔墨思想的人啊!一个如此尊重知识、文字、思想与事业的英雄,竟然在临终时弄出个跟初中生作文一样遗嘱,你说谁会相信!

况且,书中那番遗嘱,无论格调与寓意,竟然都逊于刘备白帝城托孤,差于诸葛亮出师表!要知道这两人的文采与胸襟,岂能与曹公比肩!尤其刘备,本身就是不爱读书的料,临终说的多是国家大事,还整出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旷世名言!曹操九泉之下得知如此篡改自己遗嘱,必将统兵百万,去抄罗贯中的老家!

倒是那句“嘱毕,长叹一声,泪如雨下。须臾,仙逝”,或许像极了当时的场景,符合一代伟人曹操的性格与神韵!

长叹与泪流的描述,足见曹公遗嘱,绝非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那只会引起一番市井常见的长吁短叹哭哭啼啼;而长吁一声,多是英雄壮志未酬的悲壮,仅有一声,道尽滚滚长江东逝水;泪如雨下,更是无声宣泄对未竟事业、不了情感的难以释怀,哽咽无可奈何花落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