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利为什么投降匈奴(李广利投降匈奴进攻长安)

网友提问:

李陵李广利投降,都受到匈奴单于的厚待,为何结局却很不一样?

优质回答:

李陵和李广利相似的人生经历,却有着极不相同的人生际遇,也许用一句总括的话来说只能是“性格决定命运”,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造成这种不同际遇的一些原因。

一、出身不同,所以追求不同

李广利的父亲以及兄弟姐妹都是戏子出身。起初他的弟弟李延年因犯法被处以宫形,留在宫中服役。李延年会作词作曲,又能歌善舞,深受汉武帝喜爱。

此后,他将自己的妹妹引荐给汉武帝,他的妹妹便是在汉武帝中老年时期极受宠爱的李夫人。从此李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广利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成了汉武帝的一员宠将。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广一生军功无数,最后却沦得一个自杀的下场,他前两个儿子早年战死沙场,三儿子李敢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李敢认为父亲李广是被大将军卫青逼死的,一直对卫青怀恨在心。他借机刺杀卫青,卫青未死受了重伤。

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得知此事,趁李敢陪同汉武帝在甘泉宫狩猎时,施冷箭射杀了李敢。汉武帝宠爱霍去病,隐秘不发,对外宣称李敢是被野鹿撞死的。

李陵和李广利家境的不同,决定了两人追求的不同。乐人家庭出身的李广利更看重个人的利益得失,对功名利禄有强烈的贪念与渴望。

李陵出身于这样一个极富悲剧色彩的将军之家,其祖父,其叔父都是铮铮铁骨的英雄,他有着将门后代的胆识与傲骨,他在意的是国家的利益和自己的名声,是光耀门庭,以雪祖父与叔父的屈辱,并不过多地计较个人的利益与功名富贵。

当然也正因为这种出身上的云泥之别,让李陵耻于受李广利的统帅。他愿意率五千步兵进入匈奴腹地,一方面是因为他确有过人的胆识,但另一方面也有负气的成分。

二、能力不同,导致战败原因迥异

李陵率五千步兵经三十天长途奔袭,在匈奴腹地遭遇匈奴八万骑兵,被团团包围。。李陵率军队与匈奴大軍血战八天八夜,击杀一万多匈奴士兵,终因寡不敌众。力竭而降。

李陵战败,有他自负和轻敌的原因,,但若汉軍施以后援,并不至战败投降。故而李陵失败的原因并不全在于他。

与李陵相比,李广利的失败完全是咎由自取

早在李广利出征之前,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因巫蛊案惨遭汉武帝的血腥清洗。在这个敏感时刻,李广利和他的儿女亲家左丞相刘屈耄勾结,企图拥立妹妹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为太子。

在这个节骨眼上,汉武帝派李广利率七万大军出击匈奴。李广利一开始小胜了几场,正志得意满之际,京中传来噩耗,他和刘屈耄谋立太子之事败露,刘屈耄被腰斩,全家被杀,他的全家被抓。

李广利觉得此时唯有自己立下大功,皇上才有可能饶恕他的一家老小。于是贪功冒进,孤军深入。接下来,他遭遇了和李陵一样的故事,在匈奴腹地被匈奴主力军队包围,全军覆没,最后不得不投降匈奴。

同样是失败,李陵是以五千战八万,依然重创匈奴,血战八天八夜才败。李广利却只是为了一己私念置整个汉軍的作战计划于不顾,结果造成軍心不稳,终至大败,不仅葬送了七万精兵,还摧毁了汉軍良好的战场形势。

三、投降目的不同,因而处事态度不同

李陵投降本意是诈降,只是暂时保住性命,伺机而动。李陵投降以后,汉武帝并没有立即杀掉他一家老小,他曾派公孙敖前去匈奴接回李陵,但公孙敖无功而返,却向汉武帝讹传李陵正在为匈奴练兵,汉武帝大怒,这才把李陵一家老小杀了。

李陵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自然不会热衷与参与到匈奴的权利政治中心去,他只是寻找机会可以逃脱,所以他自然对匈奴单于赏赐的高官厚爵不感兴趣,表现得相当冷淡。

直到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李陵才死了心,真正地归顺匈奴。但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将軍,没有追名逐利的渴望,加之他生性骄傲,自己李家一门忠烈最后却惨遭灭门的悲剧深深地打击了他,让他心灰意冷。

李广利兵败投降匈奴,只是一种权衡利弊的考虑。他既救不了全家老小,倒不如投降匈奴免掉自己的杀身之祸。他投降之后,汉武帝立即下令杀了他全家。

李广利是一个喜欢争权夺利的人。从他谋立外甥当太子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他很贪婪,对权利对政治有着极大的野心。这样的人注定不会远离可以让他得到权利满足欲望的地方。所以他投降匈奴以后,为匈奴单于倚重,其地位超过了早先投降匈奴的卫律。

结论、为什么结局不同

以上说了很多,但每一条都不是致李广利死地的必要条件,然而历史上总会出现一些小人物,他们能够精准地把握时机,利用别人的缺点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从而改变了别人的一生。比如,李斯之于韩非子,再比如庞涓之于孙膑。

据说李广利是死在卫律手里的,他觉得李广利的地位超越了他,被单于倚重的程度也超越了他,总之,李光利夺走了单于对他的宠信,于是他利用单于母亲生病的机会,买通巫师,借他之口,说单于违背了自己的誓言,触怒了天神。

原来,单于曾在天神面前发过誓,说日后捉到李广利,一定要用他的头来祭拜天神,如今李广利就在身边却不肯杀了他。最后,为了平息天神的怒火,李广利只能成为一道祭品。

李陵则因其对名利的淡泊而深受卫律的喜爱,得以在匈奴颐养天年。

事情果然是这样简单吗?匈奴单于也许只是借卫律之口找个理由杀李广利呢?因为李广利和李陵不同,他在汉朝时就位高权重,又是为了争储之事而兵败投降匈奴,可想而知,匈奴单于也明白,李广利这样的人留在身边是个定时炸弹。

其一:论才能他不比卫律和李陵更强。李陵降时,单于是敬畏他的英勇,而李广利投降,单于则是敬畏其位高权重。

其二:李广利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有极大的政治野心,

,汉武帝灭了他全家,他必定报仇心切,要挑唆匈奴与汉开占,这种行为必会强势干扰到匈奴的内政外交。

其三:他的投降更多地带有避祸性质。匈奴单于明白自己重用李广利必定会影起汉朝的不满,匈奴再蛮狠,可也不是强汉的对手,单于并不想真正激怒汉武帝。

所以对匈奴单于来说,李广利连根鸡肋也算不上,杀了就杀了,倒也清静。

所以同样是投降,同样是做了驸马,李陵得以安享天年,而李广利却只有身首异处了。

其他网友回答

咱先说李陵,笔者提及李陵就掩卷深思、感叹难发!他是汉武帝时期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他爷爷李广更是一名悲剧将军,一生英勇善战、智勇双全,一生驻守在最前沿与匈奴对峙,参加和领导与匈奴战役七十余次,胜多败少,让匈奴人闻风丧胆,最后拔剑自刎于茫茫戈壁,生命终结于战场上、终结于愚昧中……

李广将军老实厚道、不明事理。流下成语“李广难封”。一辈子大战恶战几十次没得封侯。不明自己老板的真正意图,一味地死拧瞎犟,用现在话说就是“笨死的”。李广年轻的时候出尽了风头,但是随着年纪增大,汉武帝旨在打造新的战争明星,目光已经从转移到卫青又转移到霍去病那里了,可叹老蒋军还在发犟,每次战役他越来越是配角,甚至不让他参战,给他配备的士兵已经从年轻力壮换成老弱病残了。唉……一代天骄没有死于两军阵前却被卑劣的人事关系葬送了。

这不是李家的最大悲剧,最大悲剧的主角才来~ 李陵!

公元前99年夏天,李陵率领步卒五千来到现在的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北行千里来到戈壁阿尔泰山脉中段,被匈奴30000骑兵围困于两山之间,展开恶战,凭借五千步兵追杀匈奴千余人,遂遭单于左右地骑兵80000万的围攻,一代豪杰不为所惧硬生生斩杀匈奴3000多人,连战八昼夜,又斩杀匈奴2000余人,这是一场没有后援没有供给的血战。冷兵器时代的短兵相接棍棒互砸刀剑互劈的情形,八个昼夜的血腥战争……

这是一次成功的惨烈的血战,李陵本就是民族的英雄!因兵员实力相差悬殊,汉军损失惨重,李陵被俘,几乎全军覆没(所部回塞者仅400余人)。

然而,汉朝皇帝不明是非,却错杀了李陵三族,造成李陵有家不能回,在茫茫漠北了却终生……

再说李广利,李广利可称得上是盖世名将,但是李广利的一世英名是汉朝皇帝捧出来的,是朝廷有意打造战争明星,笔者个人认为,李广利是福强,李广是悲将!取决去汉朝皇帝的心思,汉武帝是刻意打造霍去病为明星,为此冷落了李广,伤了李广的心也害了他,然而霍去病又是个短命鬼,着实忽悠了一下汉武帝,李广利就沾了这个光。单论排兵布阵带兵打仗,李广利不能跟李广李陵爷孙比,但是他恰逢一个皇帝心里缝隙中,风光招摇了很多年!

被俘后的李广利,家族被诛,于匈奴处好景不长,被杀掉祭神。不愧是一代福强,被杀时的破口大骂“我死必灭匈奴”不但悲烈昭昭,而且恰逢匈奴连月下雪、家畜遍死、疫情不断,农业不收,匈奴单于忌讳李将军的“豪言”而建立了祭祀灵堂以慰亡灵,李广利也算安息!

李陵和李广利,时代相同,都是英雄。轨迹个人,还是相迥很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