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的楷书(钟繇行书书法作品欣赏评价)

网友提问:

钟繇除了楷书,他的行书怎么样?

优质回答:

王赵颜管度,钟献张孙素。按百分制钟的书法实际行书水平是50分,也就是不及格的水准,所以他写的挺差的,徒有虚名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钟繇楷书《宣示表》(点击放大)

大家好!我是魅影手写,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钟繇(151一230),字元常,三国魏大臣、书法家。颖川长社(属今河南长葛)人。东汉末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曹操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宣示表》 故宫博物院藏

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 相传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逸少,逸少又将之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

现在所能见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论者部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始见于宋《淳化阁帖》,共 18行。后世阁帖、单本多有翻刻,应以宋刻宋拓本为佳。此帖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此帖风格直接影响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 (从《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等就可看出),进而影响到元、明、清三代的小楷创作,如赵孟赵孟頫、文徵明、王宠、黄道周等。更具历史意义的是,此帖所具备的点画法则、结体规律等影响和促进了楷书高峰——唐楷的到来。因此,钟繇《宣示表》可以说是楷书艺术的鼻祖。

因其楷中有行,故其行书也会不错。

其他网友回答

钟繇善楷、隶、行三体,尤以楷书见长。 

钟繇(yóu) (公元151—230 年)字元常,河南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因官至太傅,人称钟太傅。后世把他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钟繇善楷、隶、行三体,尤以楷书见长。他的代表作有五表:《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调元表》和《力命表》。

其他网友回答

也很牛逼的!很喜欢的!

其他网友回答

钟繇所处的时代,还是楷书发端之时,基于楷书的行书还不成熟。虽然行书的发端始于隶书,与楷书的发端相同,但在楷书成熟之后,基于楷书快写的行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钟繇的楷书充满了行书的意味,您可以理解为行楷也可以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