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华夏传统范畴到底是源自经验总结还是科学?
优质回答:
中华大地古代(6000年前)的伏羲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考人情,认真地观察记录着日月五星等变化,首创了八卦,以类万物之情,总结出了宇宙产生的原因及运行规律。科学不断地证明其正确性。
其他网友回答
现代人是不容易理解的。要多向古人对世界观的方向下手。华夏文明的中古。上古。太古。的文化是注重人体与灵魂的开发。不像西方现在注重外物。在古文中经常能看到太古的人可以把自己修成世界。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个宇宙。万物都在身体里面化育。
其他网友回答
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八卦…等名词概念,全出自《易》。
如无三才一体,则无天人合一。而《易》,则由伏羲作的八卦发展演变而来。
《易》为文化之母,大道之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受益于《易》。是早熟超前,集哲科玄于一体的道文化。与科学无半毛钱的关系。
科学起自西洋,实乃哲学的延伸;以研究物质结构与物理应用为主。科学是把两刃剑,其用有利亦有害。科学是分科而学,还不具系统性与全息性。互相矛盾,朝说夕改,很难避免。
相反,”《易》与天地准。…可范围天地,可曲成万物…”。科学与易学,如月亮比太阳。虽日月配合为明,但反光不及发光。
科学是狗,易学是象,即使是西洋的名犬,狗嘴也吐不出象牙!
其他网友回答
不太准确,应该是来自易经,山海经之类,也就是夏商周历史范畴或更靠前溯 源。当然是经验的总结和科技的七巧发明!明朝的永乐大典足以,解答问题。还应该说是中华人物4理创造实质应然!就是青藏高原的高能水势,所形成的成都平原黄河中原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珠江平原范畴,所谓造山运动洪荒平原运动使然!首先是物理的,转化为人类的精神升华,在反作用于物质(在多说两句我们的九亿农民是大英雄是真善美的集体化身西方人根本看不懂我们今天的“公知” 们也看不懂,看不透。那是一群高枕的优秀者,文明使者!他们也是受大苦,受大难的兜底者!随时下地狱长时期的下地狱!然后春风吹又生……)。唉,在这自说自话。
其他网友回答
以我的理解,阴阳五行不是经验总结,也不是现代所谓的科学。而是“道”的感悟。
老子之前的伏羲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以及商代的洪范,已经有明确的天地,日月,吉凶,祸福,等等对立的概念,但还没有明确系统的阴阳学说。
老子确立了天地万物运动发展的终极推动是“道”。基本规律是一阴一阳交替循环。后来的阴阳家推演出阴阳的细化抽象,少阳太阳少阴太阴,最后三阴三阳开阖枢,既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以此来对应天的规律性变化。一昼夜的冷热明暗长短乃至一年的四季循环,都能通过阴阳的规律性周期变化来描述。比如通过阴阳的强弱和运行的必然趋势,以及天的阴阳跟地的阴阳的对立关系,就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
如果单纯依靠细分二十四节气,虽说也能准确把握固定的气候节律,但对于反常天气无法做出预测,如果再把一个节气十五天细分为三个候,每候五天,还是不能把天气完全把握。这对于农耕文明的发展是个障碍。
到汉代,随着天文地理认知的深入,人们进一步把天气的阴阳规律和地理上的万物变化结合起来,创造了五运六气模型。可以预知各种年份的大致气候变化。
现代人习惯于科学思维,觉得这是迷信。其实不然。从本质上找规律跟从可量化的“象”上找规律是同样科学的。前者可以称作向事物内部计算其发展趋势,后者可以称作向事物外在表现计算其准确定位。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不矛盾。
对不变的事物运动轨迹,可以用外算法精确定位,比如五大行星周期和轨道,日食月食的时间等等。汉代天文计算的五大行星周期比现代只有万分之几的误差,但并不能准确算出明年的气候特点。
对变量事物的发展趋势,可以用内算法予以大致预测。比如疫情刚爆发的时候,有个视频爆料,王永炎根据五运六气模型算出今年南方多雨,冬春交际会有疫情。五运六气建立在庞大相关数据和推演模型上,有点类似计算机模拟沙盘军演。
这个方法总体上是对推动万事万物发展运动的“道”的推演,不是纯粹数学计算,也不能数学验证,所以说,现代科学很难解释它,也很难理解它。有人甚至直接说她是迷信。随着时代发展,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正视阴阳五行内在的魅力和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