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烂秧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水稻育秧期病害)

网友提问:

在水稻育秧期,如何防止水稻烂种、烂芽?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

要了解育秧期间如何防止水稻烂种烂芽,首先要了解烂种和烂芽的原因。

一、水稻烂种的原因

水稻在播种下田以后,不发芽就己经烂了,这样的情况就是烂种。发生烂种的原因很多,主要因如下这些情引起的:

1.种子脱粒时受损,谷壳破伤,米粒外露,病菌侵染米粒。

2.贮存种子的方法不对,管理不善,吸潮变质,种子没有发芽的能力。

3.浸种时疏于换水,或者消毒方法不正确,让谷种的生活力在浸种时就已受到削弱。

4.社催芽的过程中,水温把握不当,温度过高,烫坏稻芽。

5.稻田泥浆过烂,谷种入泥太深,在

泥水中室息

二、水稻烂芽的原因

1.施撒化肥过多,造成烂芽。

2.因施用没有腐烂的有机肥,在田中淹水产生有机酸等有毒物质,毒害芽谷,幼苗受害变黑,造成烂芽。

3长期深灌淹水,种芽水底泥中长时间缺氧,根不入泥中,翅根倒芽,造成烂芽。

4.气温过低,秧苗不能正常生长,气温在12度以下,绵腐病菌乘势侵入水稻种芽,产生芽腐。

烂芽就是稻种已发芽,但不能生长现青,就烂死在田中。

三、防治烂种烂芽的措施

1.选择优良稻种。将瘪粒去净。

2.浸种前晒种1~2天,杀灭稻壳上的菌虫,挥发潮气,增强谷种的透气和吸水能力,促使酶活化,提高发芽率,保持种子发芽齐。

3.为了不造成大的浪费和贻误播种时间,先可以对稻种进行抽种发芽试验。

4.选择背风向阳、排灌便利的田块作秧田

5.秧田多施农基肥,适施复合肥,墑要做平,比薄膜稍窄。

6.做好浸种催芽。把种子用清水洗干净,按10斤种用15斤水兑百分之八十的敌敌畏乳油15克、百分之五十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克,浸种三天。谷种浸透,用35度温水催种露白,用30度温水催根长芽。

7.注意收看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发展趋势。选择晴暖天气播种,如可调节催芽时间速度,播后能有3天以上晴暖天气最好,这样有利于稻芽生长转青的天气最好。

8.早稻秧为预防寒潮来袭,最薄膜育秧最好。

9.播种时不能压入泥太深,以谷稍现为宜。

10.田间管理。水稻芽期要以生根立苗为主,墑面平整、湿润即可。不能太早深灌,如遇寒潮来时可灌水保温护芽。

其他网友回答

水稻育秧期,如何防止水稻烂种,烂芽?

水稻育秧期,防止烂种、烂芽,要做好这些工作;

一是稻种买回家,要拆开袋子,拿到阳光下进行充分暴晒,杀死腐烂病菌。

二是将水稻重进行清水浸泡,然后漂出“半米粒”和“空壳谷”,尽量淘劣保优,以减少带病菌入田。

三是育秧母田要整平,如果高低不平,灌水深浅不一,容易烂种。

四是接秧肥用人畜粪尿,要经过发酵处理,不能直接泼洒,否则,烂种、烂芽。

五是母田下秧后,泥土不能覆盖过深,过深不利于稻种破胸发芽,容易导致窒息烂种烂芽。

六是育秧期间要喷雾多菌灵、灭病威,药水稀释液为1500倍液最好。

以上是我个人一点建议,以供农民朋友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水稻育秧前,要把种子处理好,比如去种子公司购买一些杀菌的把种子浸泡24小时,再捞出开始保温育芽,我们农村较为常用的是塑料薄膜稻草湿润保温育秧法,8小时检查一下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撒些凉水降温,如果过低,就把保温措施做好一点待芽和根2.5mm长左右最为适宜播种(太长,不好播种,而且不易扎根)在湿润育秧的基础上,播种后于厢面加盖一层薄膜,多为低拱架覆盖。这种育秧方式有利于保温、保湿、增温,可适时早播,防止烂芽、烂秧,提高成秧率,特别早春播种预防低温冷害是重中之重。

其他网友回答

1、种子浸种前要晒种

晒种时间安排在浸种前3天,晒时薄摊、匀摊、勤翻、晒至口咬谷粒有响声为度。晒后放在干燥处等待浸种。

2、浸种与洗种

种子用袋装好,置于小溪、小河或水龙头下用流动活水浸种,可有效清除附着于颖壳上的激素和微生物;无活水浸种条件的,应做到勤换水,勤冲洗、水中加入0.3-0.5%的益富源催芽生根益生菌,防止水质恶化发酸发臭。因为杂交水稻种子或多或少有穗上发芽,穗上发芽种子易发酵发臭引起烂种,提倡少浸多露浸种(夜浸日露)白天至少早中晚洗种子三次。在流动河水里浸种也要洗种子,因为河里的於泥沙会在浸种袋子外面形成不透气的膜,使袋内密闭,而发酵发臭引起烂种。

3、浸种时间

杂交水稻种子浸种时间(浸在水里的时间)20-35小时,,种子发芽吸水最少占种子重22.6%以上才能发芽。杂交水稻种子不耐浸泡,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吸胀过度,造成种子损伤,使发芽生长不旺盛,其次浸种过长易使水质变坏导致发酸发臭。为此提倡夜浸日露的间歇浸种有利于提高发芽率。

4、把好种子消毒关

水稻许多病害都附着在种子上,因此播种前结合浸种要进行种子消毒,减少恶苗病,徒长的危害。强氯精和使百克是种子消毒的良好药剂,但一定要掌握好剂量和浓度,药液浓度过高过低都不能起到消毒效果。其浸种技术要点,一是每5克强氯精或使百克加水2公斤,可浸2公斤种子;二是先将种子用清水先浸12小时再消毒,目的是让已休眠的病菌萌发才能杀死它们,将预置12小时的种子于配好的药液中浸12小时,而后捞出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200-300倍的益富源催芽生根剂浸种催芽。

5、催芽

选用容易透气的催芽工具。禁用密不透气的塑料袋,尽可能不用化肥、农药袋。用布袋装吸水够得种子放大的容器中,上下周围放稻草,上面加盖,20-40小时可破胸,破胸后,谷壳干,可以淋水。破胸前不要淋水。种子袋底部不能积水,积水易发酸坏种,破胸前淋水或翻动过多,温度难提升,破胸时间过长,易坏种。

其他网友回答

 烂秧为烂种、烂芽和死苗的统称,一种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另—种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烂秧。

  1、发病症状及类型

  (1)烂种是指播种后不能萌发的种子或播后腐烂不发芽。

  (2)烂芽是指萌动发芽至转青期间芽、根死亡的现象。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分生理性烂秧和传染性烂秧。生理性烂芽常见有:淤籽播种过深,芽鞘不能伸长而腐烂:露籽种子露于土表,根不能插入土中而萎蔫干枯;跷脚种根不入土而上跷干枯;倒芽只长芽不长根而浮于水面;钓鱼钩根、芽生长不良,黄褐卷曲呈现现鱼钩状;黑根根芽受到毒害,呈“鸡爪”状种根和次生根发黑腐烂。传染性烂芽又分绵腐型烂芽、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发病初在根、芽基部的颖壳破口外产生白色胶状物,渐长出绵毛状菌丝体,后变为土褐或绿褐色,幼芽黄褐枯死,俗称“水杨梅”。立枯型烂芽开始零星发生,后成簇、成片死亡,初在根芽基部有水浸状淡褐斑,随后长出绵毛状白色菌丝,也有的长出白色或淡粉色霉状物,幼芽基部缢缩,易拔断,幼根变褐腐烂。

  (3)死苗指第一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分青枯型和黄花菜枯型两种。青枯型:叶尖不吐水,心叶萎蔫呈筒状,下叶随后萎蔫筒卷,幼苗染绿色,枯死,俗称“卷心死”,病根色暗,根毛稀少。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开始,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再由下向上部叶片扩展,最后茎基部软化变褐,幼苗黄褐色枯死,俗称“剥皮死”。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引致水稻烂秧造成立枯和绵腐的病原真菌,均属土壤真菌。能在土壤中长期营腐生生活。镰刀菌多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丝核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靠菌丝在幼苗间蔓延传播。至于腐菌普遍存在,以菌丝或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借水流传播。水稻绵腐病、腐霉菌寄主性弱,只在稻种有伤口,如种子破损、催芽热伤及冻害情况下,病菌才能侵入种子或幼苗,孢子随水流扩散传播,遇有寒潮可造成毁灭性损失。其病因先是冻害或伤害,以后才演变成侵染性病害,第二病原才是绵腐、腐霉等真菌。在这里冻害和伤害是第一病因,在植物病态出现以前就持续存在,多数非侵染病害终会演变为侵染性病害,病三角中外界因素往往是第一病因,病原物是第二病原。但是真菌的为害也是明显的,低温烂秧与绵腐病的症状区别是明显的。生产上防治此类病害,应考虑两种病因,即将外界环境条件和病原菌同时考虑,才能收到明显的防效。

  生产上低温缺氧或暴热、高温烫芽等引发。青、黄苗枯一般是由于在三叶左右缺水而造成的,如遇低温袭击,或冷后暴晴则加快秧苗死亡。

  3、防治方法。

  秧田选择在肥力中等、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地势较高的地方。芽期保持畦面湿润,不能过早上水。在有暴风雨、冰雹或霜冻时,短时间灌水护芽。从1叶1心起可适当建立水层,至2—3叶期,可相应加深水层,但不可淹顶。采用旱育秧稀植、薄膜覆盖、温室蒸汽育秧能减少烂秧。浸种要透,以胚部膨大突起,谷壳呈半透明状,达过谷壳隐约可见月夏白和胚为准,但不能浸种过长。

  防治水稻烂秧的关键是抓育苗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增强抗病力,必要时辅以药剂防治。

  (1)改进育秧方式。

  因地制宜地采用旱育秧稀植技术或采用薄膜覆盖或温室蒸气育秧,露地育秧应在湿润育秧基础上加以改进。

  (2)精选种子。

  选成熟度好、纯度高且干净种子,浸种前晒种。

  (3)抓好浸种催芽关。

  浸种要浸透,以胚部膨大突起,谷壳呈半透明状,达过谷壳隐约可见月夏白和胚为准,但不能浸种过长。催芽要做到高温(36—38℃)露白、适温(28—32℃)催根、淋水长芽、低温炼苗。

  (4)提高播种质量。

  根据品种特殊性,确定播期、播种量和苗龄。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方可播于露地育秧,均匀播种,根据天气预报使播后有3—5个晴天,有利于谷芽转青来调整浸种催芽时间。播种以谷陷半粒为宜,播后撒灰,保温保湿有利于扎根竖芽。

  (5)加强水肥管理。

  芽期以扎根立苗为主,保持畦面湿润,不能过早上水,遇霜冻短时灌水护芽。

  (6)药剂防治。

  旱育秧、水育秧和塑料软盘育秧,播种后每平方米用绿亨1号1—1.5克,或绿亨1号0.5克加绿亨2号3—4克,与过筛的湿润细土10—20千克充分掺匀,均匀撒于播种后的秧田或育秧盘上作盖土。

  水稻秧苗1叶1心期,每盘用15%立枯灵液剂0.9克加水1升喷洒。苗床土壤消毒,用3.2%恶甲水剂(育苗灵)300倍液喷洒,用广灭灵水剂100—200毫克/千克,浸种24—48小时或于1叶1心期喷洒500—1 000倍液。对由绵腐病及水生藻类为主引起的烂秧,发现中心病株后,首选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对立枯菌、绵腐菌混合侵染引起的烂秧,首选40%灭枯散可溶性粉剂(40%甲敌粉),100克可防治40平方米或240个秧盘,预防时可在播种前拌人床土,也可在稻苗的1叶 1心期喷洒。治疗时,可在发病初期喷洒,先用少量清水把药剂和成糊状,再全部溶人110千克水中,用喷壶喷洒即可。

  (7)提倡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水稻新技术。

  水稻地膜覆盖能有效地解决低温制约水稻发生烂秧及低产这个水稻生产上的难题,可使土壤的温、光、水、气重新优化组合,创造水稻良好的生育环境,解决水稻烂秧,创造高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