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著名的双面间谍(历史上的多面间谍)

网友提问: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双面间谍”?

优质回答:

欧洲最美艳的女间谍是谁?裸体舞蹈家玛塔.哈里100年前被处决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00年前的今天,最著名的女间谍玛塔.哈里被法国政府处决。这个号称有史以来最妖艳、最风骚、情人无数的间谍,死后竟然无人收尸。她美丽的头颅还被保留在博物馆内。听萨沙说一说吧。

放在今天,玛塔.哈里就是好莱坞最出名的艳星。她是一个才艺双绝的美女,更是一个风骚入骨的交际花。自然,玛塔.哈里也是一个为了金钱什么都愿意做的女人,不惜成为法国和德国的双重间谍,最终因此送命。

玛塔.哈里于1876年出生于荷兰小城吕伐登。

成年后的玛塔.哈里同普通荷兰女孩一样,拥有1米78的高挑身材和丰乳肥臀。

相比邻居女孩的金发碧眼白皮肤,玛塔.哈里却拥有一头美丽的黑发、黑眼和略带棕色的皮肤。

为什么?

她的母亲拥有一部分印尼血统(印尼是荷兰的殖民地)。

不要小瞧这个混血,它让玛塔.哈里后来瞬间大红大紫。

当时的欧洲演艺界,并不缺乏白皮肤的美女明星,却没有玛塔.哈里这样带有异域风情的混血美女。

人都喜欢新鲜事物,玛塔.哈里由此一飞冲天。

玛塔.哈里本名为玛格丽莎,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家大型帽子店的老板。

无忧无虑生活了12年以后,玛塔.哈里的父亲再一次股票投机中破产,全家陷入赤贫。父亲去阿姆斯特丹寻求东山再起,却从此失去音讯,后来推测是病死或者自杀。14岁时,玛塔.哈里的母亲病逝,全家4个兄弟姐妹被迫交给远方亲戚或者孤儿院。

这样一来,就读于贵族学校的玛塔.哈里,沦落为社会底层。在教父家生活了几年后,她被送到1个条件很差的寄宿学校,经历了很多可怕的事情。

一种说法是,在15岁少女时期,玛塔.哈里被道貌岸然的寄宿学校校长诱奸了。

万幸的是,19岁的玛塔.哈里是一个大美人。除了天生的美貌以外,她还有一种放荡不羁的风骚,这让很多男人为之疯狂。

当年,她嫁给了家境富裕的荷兰海军军官鲁道夫?里奥德上尉,后者已经41岁。显然,玛塔.哈里这段婚姻更多是为了钱。

结婚以后,玛塔.哈里跟随丈夫来到了印尼。作为荷兰殖民地上流社会的一份子,玛塔.哈里度过了8年富裕的生活。在印尼这段时间,喜好歌舞游乐的玛塔.哈里,向当地人学习了印尼和印度的地方舞蹈。这本来是玛塔.哈里的个人爱好,没想到后来却成为求生的手段,真是技多不压身啊。

遗憾的是,这段婚姻没有持续太久。

27岁时,玛塔.哈里同丈夫离婚。虽玛塔.哈里全力争夺唯一女儿的监护权,最终还是失败。

1904年回到巴黎时,孤身一人的玛塔.哈里只有少许积蓄,最多能维持几个月。

为了生存,玛塔.哈里被迫去马戏团担当舞女,这是社会上最低贱的工作。同时,玛塔.哈里也成为艺术学院和画家的模特甚至裸体模特,以赚取一点外快。

马戏团的收入很微薄,这让习惯奢侈生活的玛塔.哈里无法忍受。

她已经29岁,并不年轻了。再过几年,玛塔.哈里恐怕连唯一的美貌也没有了,到时候真的是万劫不复。

犹豫再三,就像今天很多女孩一样,玛塔.哈里决定拼了。

1905年3月13日开始,她化名玛塔.哈里(印尼语的太阳),自称是印尼土邦的公主。

她开始进行各种东方风情的艳舞表演,有时候甚至几乎全裸。这在保守的20世纪初是极少有的,顿时成为大新闻。

东方的舞蹈、印尼公主的身份、大胆表演,玛塔.哈里几乎一夜出名。

客观来说,玛塔.哈里并不是完全靠出卖色相,她的确是一个出色的舞蹈演员。法国五道街对玛塔.哈里有着较高的评价,认为她开启了一个东西结合的潮流。

同时,玛塔.哈里也是天生的交际花,从容周旋于男人之间。

曾经有过出入上流社会的经验,玛塔.哈里很快混入法国的高等圈子。就像今天的一些明星一样,无数上流社会的男人开始追求她,不惜一掷千金。想要邀请玛塔.哈里度过一晚,往往需要数千甚至上万法郎(相当于今天五十万人民币)。

她的情人不仅仅是法国人,也包括德国人、英国人、俄国人、犹太人等等,从贵族到商人也包括高级军官,什么人都有。

花无百日红,好景不长。

几年以后,观众对玛塔.哈里的新鲜感逐步过去。她已经无法通过舞蹈赚大钱,逐步沦落为1个名妓。法国和荷兰的报纸抨击她是个放荡的女人,玛塔.哈里的名声越来越差,很快沦为边缘人物。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战国的娱乐业都基本停止。玛塔.哈里几乎无法通过正当手段生活。作为名妓,玛塔.哈里也过时,更别说她已经快40岁了。

此时,英国军情五处却找到了她,希望她为英法服务。

作为中立国荷兰公民,玛塔.哈里可以轻松进入交战各国,不受任何限制。

同时,玛塔.哈里在德国、英国、法国的军方都有很多情人,便于盗取和传递军事情报。

英国军情五处许诺会给予玛塔.哈里高额的报酬,这对于经济再次陷入困境的她极有诱惑。

于是,玛塔.哈里同意为英国和法国情报部门工作。

不过,这只是玛塔.哈里的说法,英法后来都不承认。

通过德国的情人,玛塔.哈里获得了一些德国军方的情报,都不太重要。

与此同时,德国情报部门也发现了玛塔.哈里的身份。德国人认为玛塔.哈里拥有大量法国和英国军方的情人,对德军很重要。

于是,德国情报军官乔治·劳德克斯上尉带着2万法郎的见面礼,去收买玛塔.哈里。玛塔.哈里就是为了钱从事间谍工作,很快就同意为德国人服务。

玛塔.哈里通过引诱很多法国高级军官上床,获得了一些军事情报,只是价值也不大。

不过,后来法国人指责她曾经提供过1条关键情报:马恩河战役之前,玛塔.哈里终于从一位法军上校口中获得了重要的信息,包括法军进攻的准确时间和主要的攻击地点。

此战英法联军伤亡高达26万人,玛塔.哈里的情报被认为给了德军很大帮助。

为此,德国人再次支付了2万法郎的巨额奖赏。

几年内,玛塔.哈里从德国人手中获得了超过10万法郎的奖赏。

只是,玛塔.哈里太贪心了。在将军事情报提供给德国人的同时,她仍然将一些情报提供给英国和法国情报部门索要奖赏。

1917年1月,玛塔.哈里到中立国西班牙演出,又和法国情报官员碰头见面。

一直监视他的德国情报部门,发现玛塔.哈里两面拿钱,极为愤怒。

玛塔.哈里的名气很大,德国人不愿意冒着杀自己间谍的骂名,决定借刀杀人。

于是,一份从马德里德国大使馆发出的电报,被法国人顺利破译。电报说明玛塔.哈里又提供了新的情报,需要再支付1.5万法郎给她。

有趣的是,这份电报是用旧密码发出的。而德国方面应该知道,这个密码已被法国人破译。

低效的法国情报部门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玛塔.哈里也是德国间谍。

狂怒之下,法国人在1917年2月13日在巴黎将玛塔.哈里逮捕。

此时法军英遭受了一连串的惨重失败。在刚刚结束的凡尔登战役中,法军就伤亡50多万人。伤亡极大的法军士气低落,悲观厌战。战役中的一些士兵竟然战场起义,宣布不接受军官指挥。

法军急于找到一个替罪羊,以挽回法军的士气。显然名气很大的荷兰人玛塔.哈里,就是最佳人选。

于是,玛塔.哈里被指控为造成数万法军士兵的死亡,必须严惩。

审讯时,玛塔.哈里还有较为乐观的心态。她认为英法很少处决女性犯人,况且她又如此有名,顶多就是长期监禁。

于是,玛塔.哈里主动坦白以换取宽大处理。她承认自己是间谍,但声称没有提供给德国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只是玛塔.哈里的命运早就被决定了,就是她必须被杀。

经过反复上诉,最终法国政府在1917年10月决定对玛塔.哈里执行死刑。

据说玛塔.哈里曾经勾引过狱卒,让他偷偷释放自己。那个狱卒回忆,他和另一个女看守进入牢房时,玛塔.哈里突然解开衣服露出上半身。狱卒被她绝佳的身材和洁白的乳房震惊,这根本不像是一个41岁女人的身体,更像是一个少女。

10月15日,玛塔.哈里在巴黎郊区一块草地上,被枪决。

最后的时刻,玛塔.哈里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美丽。她穿着一件女式西装,头戴一顶宽檐黑帽,手戴一副黑色的羊皮手套,脚穿着一双漂亮的红舞鞋。据说,面对处决的11名士兵时,玛塔.哈里还很沉着,甚至向他们飞吻。

天性浪漫的法国士兵,不忍心向这个美女开枪。军官下令射击时,只有几支步枪被打响,但也足以致命了。

玛塔.哈里被处决后,找不到她的任何亲属和朋友。众多情人唯恐被间谍罪牵连,早就躲避三舍。

没有人收尸,玛塔.哈里的尸体被交给巴黎解破学博物馆处理。博物馆将她的头颅切下,经过防腐处理保存起来,尸体则草草安葬。

不过,到了2000年博物馆才发现这个头颅已经丢失,据说是被一个前情人花费巨资行贿偷走的。

一代美艳间谍,最终落到如此下场。

1999年英国情报部门公开的20世纪初的情报档案显示,当年英国情报机构并没有掌握玛塔.哈里犯有间谍罪的任何真凭实据。

其他网友回答

的确有不少著名的双面甚至多面间谍,如汪精卫阵营的第三号人物周佛海,汪伪特工总部“76号”的创始人丁默邨,以及唐生智的弟弟、国民党陆军中将唐生明及其夫人徐来。

周、唐、丁都身处汪伪政权的核心位置,又都作为卧底与重庆方面保持着密切联系,秘密为重庆服务。

但他们作为“潜伏者”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前周、丁二人是看到汪伪政权摇摇欲坠,为个人前途考虑才转投军统,唐生明则是奉命打入汪伪内部,执行策反等任务。

唐生明夫人、电影明星徐来

周佛海:从汪伪三号人物,到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方面的南京接收大员

周佛海追随汪精卫投日后,先后在汪伪政权中出任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军委会常委等军政要职,成为仅次于汪精卫、陈公博的第三号人物。

1940年,已隐隐有“上错贼船”之意的周佛海派人到重庆游说蒋介石与汪精卫合作,开展“和平救亡”运动,以图“自救”。蒋介石拒绝了周佛海,反而要他找机会杀掉汪精卫,周佛海也拒绝了。蒋介石于是安排戴笠“照顾”周佛海。

随后,戴笠派军统特务将周佛海的老母亲关押在贵州息烽监狱“保护”了起来,实际上等于将她当作了牵制周佛海的人质。

一贯标榜自己“至孝”的周佛海,一方面认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汪伪必败无疑,必须提前为自己铺好退路和出路,一方面又看到老母死后戴笠还亲自替他披麻戴孝为老人送终的照片,就秘密加入了军统,甚至与中统方面也保持着联系。

周佛海

周佛海返正后,在家中架设了两部电台,一部通接重庆的戴笠,一部通接第三战区长官顾祝同,传递各种有关日军、汪伪的情报。他还利用职务之便,掩护军统特务在上海、南京的秘密活动,又释放了不少被捕的军统人员,比如军统南京直属组特务程克祥等。

另外,在丁默邨的协助下,周佛海借助日军华中宪兵司令部特科之手毒杀了“76号”的实际掌控人李士群。

抗战胜利后,周佛海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京沪行动总队总队长,负责南京、上海等地的接收事宜。戴笠死后,周佛海被以汉奸罪关在南京监狱,1947年被蒋介石特赦死罪,改判为无期徒刑,于1948年死于牢狱之中。

丁默邨:从汪伪“76号”特务头子转为军统潜伏者,抗战胜利后被处决

丁默邨(左)与李士群(右)

与周佛海的情况基本类似,汪伪特务头子丁墨邨也是为确保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军统、中统接上头,成为了“三面间谍”。

丁默邨返正后,也与戴笠、顾祝同保持着秘密联系,提供情报、掩护军统人员等,并在抗战胜利前夕向蒋介石、戴笠保证,“必让浙江原样归还中央,决不让共产党抢去”。

陈立夫、戴笠也曾向丁默邨保证,“准许其戴罪立功。。。然后代为转呈委座,予以自首或自新”。

抗战胜利后,丁墨邨被戴笠暂时关押在白公馆。戴笠死后的1947年,丁默邨被以“汉奸罪”在南京处决,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也许,如果不是与周佛海、丁默邨保持单线联系的戴笠于1946年初飞机失事而亡,周、丁二人的最后结局,可能要稍微好一点吧?

唐生明:从国民党中将参议到潜伏在南京的汪伪要员,再到国防部中将部员

1940年9月,受蒋介石、戴笠委派的唐生明,携带家眷从重庆经香港抵达南京,参加“和平运动”。

因哥哥唐生智曾在北伐期间以及之后与汪精卫联手反蒋,加上在黄埔军校与曾经出任“党代表”的汪精卫有师生之谊,唐生明很快就获得了汪精卫的信任。

为了将戏份做足,戴笠还让唐生智在重庆报纸上发表声明,大骂弟弟弟弟唐生明为汉奸,从今往后一刀两断,并督促政府通缉唐生明。

并且,唐生明还利用作为电影明星的妻子徐来,与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的妻子在麻将桌上沟通情感,刺探到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同时,他也策反了不少汪伪的军政特等要员。

抗战胜利后,唐生明被蒋介石任命为国防部中将部员,等于正式“归队”。1949年,唐生明和唐生智一道,在湖南长沙参加了起义,投入了人民阵营。

徐来

总体来说,周佛海、丁默邨、唐生明等“双面间谍”甚至“多面间谍”,在认清历史大趋势的前提下,或者从汪伪阵营秘密为重庆国民政府服务,或者主动潜伏在汪伪的老巢,都也算明智之举。

至于他们的人生结局的不同,都与他们各自的选择有关,更与历史的主流趋势有关。

请关注@司马砸光,多谢~

其他网友回答

间谍之王加尔西算一个。

“你知道,如果不是这该死的战争,我一定会是个出色的编剧……”

这是间谍之王胡安?普约尔?加尔西在日记里写下的一句话。谍报工作严肃认真,讲究秘密真实,怎么会和主观性比较大的编剧联系在一起呢?然而,谍报与编辑却在加尔西这里完美融合。

两者结合达到什么效果呢?加尔西捏造了一个28人的情报机构,从希特勒那里骗来了巨额的活动经费,为盟军争取了诺曼底登陆的主动……

你可以看作巧合,也可以理解为严密的逻辑推理。

加尔西是西班牙人,出生于1912年。在他24岁时,西班牙爆发了内战。在战争中加尔西的父亲战死,母亲和妹妹则被抓进了监狱。西班牙内战看似内战,一定程度上却是代理战争,而挑事的一方就是德国法西斯主义。加尔西由此恨透了德国。

加尔西四处流浪,二战爆发后,他也想加入反法西斯主义的队伍。加尔西的目标就是做一名间谍。

加尔西来到军情五处毛遂自荐。此时的加尔西,相貌平平,邋里邋遢,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自然加尔西被拒之门外。

这一拒就是四次。但是没有第五次。因为第五次,加尔西已经跑向土耳其驻英国大使馆,并见到了德国军事情报局特工人员。加尔西将自己扮演成一个亲纳粹的西班牙官员,并靠着在军情五处应聘时掌握的信息,一通忽悠,最后竟然被选中了。

加尔西被送往德国慕尼黑在德国国防军军事情报局接受训练。军事情报局是当时规模最为庞大的军事谍报机构。在这里加尔西接受简单的训练,而且还伪造了个人身份,然后到英国做间谍。

这一走德国人也不知道他去干嘛了。不过,没过多久,德国人却源源不断地接收到加尔西传来的情报。

什么英国人的军事基地、后备物资、矿山矿产,应有尽有。德国人大开眼界,这不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应有的“战绩”。于是,他们一一验证这些情报,结果都得到了确认。

从此,德国人对加尔西深信不疑,并且还给他提供经费,支持他发展了28个线人,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

这样情报越来越多,德国人据此对英国采取军事行动,屡试不爽。德国人高兴了,但英国人怀疑了,军事行动各个层面都出问题,自己肯定被一个间谍网络给盯上了。

于是,英国人采取了严密的反间谍措施,并追根溯源,很快就锁定了德国斯图加特的一处民房。加尔西由此露面,英国人惊讶不已,这不就是那个屡屡碰壁的邋遢哥吗?

加尔西交代,自己接受德国的培训后,并没有去往英国,而是呆在这间民房里。一切情报都是他根据英国旅游指南、地图和每天报纸上登记的火车时刻表空想出来的。自然,那个拥有28个线人的情报网络也是他虚构出来的,其目的就是骗取经费。

既然一切情报都是编造的,为什么还那么准呢?加尔西有自己的逻辑:火车时刻表密集表明运力繁忙,这样就会集聚移民或者物资。而移民和物资集中的地方一般是在准备或修筑工事。他将这些零碎信息整理起来,加上合理想象,就成了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情报。

加尔西不愧是做情报的天才。后来,他投靠盟军专门给德国人编造假情报。当然,这情报也不能太假。他要么发送一些意义不大的情报,要么对于重大情报晚半拍发送。德国人对他深信不疑。

在诺曼底登陆时,加尔西向希特勒传递盟军在加莱集结的假象,从而为盟军在诺曼底争取时间和兵力。直到前一天,他才对希特勒说盟军要在诺曼底登陆,但为时已晚。

诺曼底登陆后,加尔西选择全身而退,并在盟军的安排下,上演了“被处死”的一幕。而德国人还蒙在鼓里,还特意给加尔西“情报网内人员”寄来34万美元。真正的加尔西则浪迹江湖,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

其他网友回答

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介绍佐尔格的事迹,他可是非常著名的双面间谍,也是一位非常传奇的间谍。他一个在日本工作的德国人却是苏联间谍,还帮助过我国红军,也曾拍摄日军侵华的铁证。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间谍是伟大的,因为间谍为了国家利益随时准备牺牲一切,是最危险的战士。同时间谍也是悲惨的,有的时候即使身份暴露了也因为国际关系而不能够被国家承认。在苏联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传奇的红色间谍,他的名字叫佐尔格。

很多时候,如果没有人主动披露,间谍的身份即使死亡很久也不会有人知道,佐尔格也是后来苏联领导人发现并且主动承认的。佐尔格出生在德国,本身是个德国人,还参加过一战并获得勋章。但是佐尔格对当时德国的黑暗环境深恶痛绝,转而学习马克思主义,后来应征进入苏联特务系统,经过一番艰苦的训练,佐尔格成为苏联一名优秀的特工人员,但是表面上佐尔格的身份依然是德国人。

佐尔格对中国也是有恩的,由于当时苏联和我党的关系密切,佐尔格在进入中国后,曾经利用多种手段从国民政府当中获取军事武器等情报,并由上级转到红军手中,对于当时红军的革命有一定的帮助。

由于德国和日本是盟国,佐尔格后来又奉上级的命令进入到日本,并在日本一家报社工作。苏联其实一直是防范日本的,而且苏联和日本之间也爆发过诺门坎战役等战争,苏联也担心日本的北上策略,尤其是日本一旦和德国双面夹击,苏联将极为被动。所以来自日本的情报对苏联十分重要。

在这方面,佐尔格为苏联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比如佐尔格在日军侵华期间曾经来到中国,经过他的考察,认定日本在中国的战斗将短时间内是不会结束的,苏联以此为依据调整兵力,将重点对付德国。尤其是后来佐尔格提供日本南下的情报后,让斯大林得以放心调集远东兵力回防莫斯科。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期间,佐尔格曾经拍过日军在侵略中国时犯下的铁证,比如佐尔格曾经拍了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很多照片一直流传到现在。在这些证据面前,日本对当年所犯下的罪行是无法抵赖的。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传奇的苏联间谍,被日本逮捕后,苏联政府却并不承认,而佐尔格当时也否认自己是苏联间谍,这也许是当时苏联政府和英雄佐尔格的默契吧。直到二十多年后,苏联政府才承认了佐尔格的身份,并授予他金星勋章。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参考资料:《间谍佐尔格》

其他网友回答

李志豪年轻时为游泳选手,曾在广州军区广州市警备队服役,上世纪80年代偷渡香港,因为背景特殊,以侨生身份被当时的“国防部特情室”(上世纪90年代并入“军情局”)吸收,但李成为“军情局”人员后,又被广东省国安部门吸收。

1994年4月“千岛湖事件”发生,大陆为让李志豪打进“军情局”,提供给他“千岛湖事件”通缉令等机密情报。李登辉因李志豪的情报,曾表示“千岛湖事件”所有情报他都清楚,连“机密通缉令,我们都收到”。《中国时报》称,李志豪因此一战成名,并在大陆协助下,假称在大陆发展组织吸收成员,“军情局”为此授予他少校编阶,领取终身俸。但“军情局”三处一度怀疑李的身份,曾举报。[1]

1999年,李志豪被诱回台湾投宿饭店,在与“军情局”退役人员谈天时被逮捕。报道称,李志豪案也是间接促成“军情局”后来下令,不准现役情报员与退役人员接触,以及现役情报员不再派往大陆出任务的因素之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