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至死丝方尽(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蚕至死丝方尽
小时候养蚕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在我的精心呵护下,蚕宝宝从一个黑芝麻一样的小小蚕籽,变成了惹人喜爱的大白蚕。
有一天,我发现蚕宝宝突然不吃东西了,头高高抬起,来回扭动,动作也比往常缓慢了。难道是又闹病了?我赶紧让妈妈看,她仔细看了一会儿说:“八成是它们该吐丝结茧了吧?”是吗?我仔细一看,哦!真的哎!在小纸盒的边沿上已经挂着几根很细、很细的蚕丝了!从那天以后,蚕宝宝们就都开始卖力地建造自己的小屋了。它们的头摆来摆去,用嘴里那细细的、光滑的丝线左缠右绕,先是靠着盒子边角搭了一个类似手脚架的结构,然后在结构里开始施工,丝线越缠越密,慢慢形成了一个椭圆形的、半透明的小球球,蚕宝宝把自己裹进了那个小屋子,开始进行“室内精装修”,起先还能从外边依稀看到它繁忙的身影,两天后,就看不到了,一个白色的蚕茧就织成了,静静地躺在盒子里,蚕宝宝在里面还忙些什么我就不知道了。我耐心地等待了一段日子,有一天,蚕茧的一端被咬出一个圆圆的洞,慢慢地钻出来了一只大蛾子。啊!进去的时候明明是一条白白的大虫子,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一只长着触须和翅膀的蛾子了呢?上帝造物真是太神奇了!那些蚕茧中的蛾子都出来之后,我看出它们形体不大一样,有雄有雌,雌蛾子的个头大一些。雄娥和雌娥开始交配,完成孕育下一代的最后使命。交配结束,雄娥就静静地死去了。此时看不出雌娥为丈夫之死有什么悲伤,它必须抓紧时间完成自己担负的传宗接代重要使命。还是妈妈有经验,她让我在蚕盒子里铺上一张厚一些的牛皮纸,用来保存蚕籽,雌娥的肚子鼓鼓的,在盒子里转来转去、转来转去,终于,它开始排卵了,是淡黄色的、像小米一样的小点点,一个挨着一个,在牛皮纸上排列得密密麻麻。我起先有点怀疑我养的蚕血统不大对头,别人的蚕籽都是淡黑色的,我的怎么是淡黄色的呢?一两天以后,它们终于渐渐变成浅黑色了。蚕籽们静静地趴在那张纸上,等待着下一轮生命周期的开始。完成了繁殖使命的雌蛾,不一会儿也就随丈夫而去了。看着蚕蛾一动不动的身体,我心中不免有些难过。它们的生命太短暂了,离开的太寂寞了。从那次以后,我就没再养过蚕。长大以后,我看过一首写得很美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留赠他人御风寒。”还看到一些赞美春蚕的文字:“春蚕,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吃的是桑叶,吐出的却是一缕缕细丝;它无私地将洁白的蚕丝奉献给人类织造丝绸,自己却度尽了一生的辛勤,化成蛹,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对此有些文字颇有些不以为然。因为我小时候养过蚕,我知道蚕宝宝吐丝结茧不是为了“留赠他人御风寒”,而是为自己生产小宝宝的。他们的最终心愿也绝不是化成蚕蛹让人们用油炸了吃,他们的最后心愿是变成娥,产下卵,繁衍后代,可惜只有很少的蚕能够走完它们完整的一生。我们人类通过缫丝技术,将蚕茧变成了我们的衣衫,同时也剥夺了春蚕的劳动成果和生命。当然,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这或许是无可厚非的,但还要硬说是蚕宝宝自愿相赠的,就有点那啥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