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宝宝多大的时候开始培养阅读习惯比较好呢?
优质回答:
我是从宝宝1岁开始开始培养她对阅读的兴趣的。
一开始给宝宝买书,她是真爱……撕书。
这个行为开始我是无法理解的,觉得她是对书不感兴趣。
后来发现那只是一个阶段,对于她已经学会的书,她觉得她有理由撕掉,因为她学会了,而且她发现了手的另外的作用,撕书。
后来,就买给她硬壳的翻翻书,她有了新的兴趣,再加上纸板硬,撕不动,慢慢也就改掉了撕书的习惯。
自从1岁之后,女儿开始喜欢听故事书了。
因为不认识字和拼音,所以这个阶段的亲子阅读变得很重要。因为我和宝爸都是上班族,每天晚上,晚饭后我们都会轮流给她讲故事。从简单的小蝌蚪找妈妈开始,到现在不跟陌生人说话之类的安全意识培养的书。
这1年多的时间,循序渐进,女儿也慢慢的养成了每天看书的习惯。对于她熟悉的故事,不仅可以复述出来,用自己的话讲给我们听,甚至可以活学活用的运用到生活里。
比如,小熊行为管理系列图书教会女儿生活的基本常识吃饭,穿衣,洗澡,睡觉;小鸡系列教会女儿,帮妈妈做事,交朋友;小脚鸭系列教会女儿把玩具送回家,不触摸插座等等;故事类图书给女儿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小故事,还有安全系列丛书教会她不随便跟陌生人说话,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不吃陌生人的食物,等等。
阅读,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完美的体验。
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认真的思考生活。引导孩子爱上读书,也是自我不断提升的必经之路。以后,我会继续在亲子阅读的路上一直陪伴走下去。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
内容来源——孩子王育儿达人陌上雪麻麻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将阅读当成一种游戏或者生活方式,就能很轻松地对待阅读,方能爱上阅读。
在儿童阶段,确切地说,应该在7岁之前,用“无为”态度对待阅读,你可能获得很大的收获,快乐地丰富着孩子的精神世界。
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孩子能够主导游戏,而不是盲目地沦为游戏的追随者,这种主导式的游戏能够从精神上获得更大的满足,甚至从游戏的主导者变成领导者,从而更加自信。
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不刻意作为,没有任何功利性,比如识字、培养生活习惯、教育做人、培养情商、锻炼财商、增加逆商等,这只是阅读带来的很小很小的好处,不能就此因噎废食,觉得得到这点好处就够了。
这些好处的获得,是狭隘的阅读,应该将胸怀放宽大,还有更美好的事情值得追求。阅读,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一个包容天下的胸襟。
在我们身处的社会文明中,阅读无处不在,身处户外,看到的物体、颜色、形状与表情,这是一种浏览式阅读;走在路上,看到车牌、路标、熟悉的小花或者动物,这也是阅读,这种方式比前者更深入,可称之为观察式阅读;当孩子识字之后,非常陶醉地看一个冒险故事或者一部人物传记,在这种状态下,就可以进行深度阅读,完全独立地阅读了。
功利式的阅读过早地将孩子带入深度阅读的世界,有点着急,拔苗助长,反而适得其反,在以后的阅读生活中,可能会对阅读产生反感,或者将阅读当成学习的工具,完全将阅读奴隶化,这种狭隘的思想反而束缚了孩子的眼界,完全丧失阅读本身带来的乐趣。
对于两岁之前的孩子,以浏览式阅读为主,让其感受外部世界,包括声音、视觉与触觉等。
两岁之后的孩子过度到以观察式阅读为主,此时,他们那颗好奇的心开始发力,主动探索的欲望变得越来强烈,家长要做的,就是让阅读内容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孩子自己的世界观,并进一步拓展视野,给他一个博大的胸怀,包容整个天下还不够,要包容整个宇宙与宇宙之外的物质或者生灵。
这里的阅读指的是广义的阅读,情感世界要在现实世界中建立,世界观的建立就需要书籍内容的丰富性来满足。阅读内容不仅包括书籍,还包括整个外部世界、社会情感世界、内部心灵世界。
给孩子一个真实而完整的世界很重要,让他知道这个世界的美,也要知道这个世界的恶,美让人热爱生活,恶让人完善自己。
而客观真实,往往束缚人的想象,这就需要书籍来突破,想象比真实更重要,它让人类社会往前发展,或者更加美好。
阅读无处不在,当孩子识字之后,他们的世界会更加精彩,这时,他们会有自己的选择倾向,父母在支持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在持续扩大视野的同时,专注于某一领域,让其更加精通,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一领域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兴趣,让人更专注。
其实,听也是一种阅读,甚至是在孩子成长阶段最重要的阅读方式之一。这种被动的阅读可以感知声音,从纷杂的声音中选择,并获得关键的信息。一个会听的孩子,在社会情感世界中表现得更加优秀。
对孩子来说,用听的方式进行阅读,要先于用眼睛阅读。毕竟,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好奇而调皮的他们便开始探索外部世界,用胎动的方式向父母传递信息。
这个时候,是开始跟宝宝沟通的最佳时期,沟通的方式最好是阅读,富有感情地朗诵,选择具有旋律感的散文、诗或者温情的故事。在固定的一个时间,充满温情的朗诵,如果丈夫能够坐在妻子旁边富有爱意地朗诵,对妻子来说,一天的疲倦不仅烟消云散,此刻只有爱与温情,或许,这一瞬间的浪漫立刻成为永恒,成为一生当中最幸福的回忆。
这算不算额外的收获,美好的收获?甚至,让夫妻感情变得更加亲密。
阅读,让夫妻感情变得甜蜜,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天天跟妻子读植物大战僵尸或者弟子规,会制造出怎样的氛围?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优雅的文章或故事,关键在于如何选择,这就取决于父母的文化底蕴。
即使普通话不够优美,但在孩子面前,父母的声音永远最美。因此,尽量不要借助音频。为孩子阅读,必须亲历亲为,直到孩子出生,直到孩子能够独立阅读,这期间需要五年、八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你能坚持多久?
有些父母在孕期容易坚持,孩子出生之后,阅读的时间与耐心反而被洗尿布、喂奶、收拾家务等必须的事物取代。
朗诵、讲故事不再成为必须的事务,或许因为它的效果不够明显,孕期十个月到出生后,孩子一天一个变化,而阅读始终没有带来任何改变,这种不成比例的付出,最容易扼杀坚持下去的动力。
其实,孩子并非没有变化,而是这种变化没有直接表现出来。
帕特里夏·库尔(PatriciaKuhl),是华盛顿大学大脑与学习科学研究所共同所长。她在早期语言和大脑发展上的研究造诣极深,她第一次利用了脑磁图显示机器,以一种科学的方式证明了,7岁以前的宝宝都是令人惊叹的语言天才。
而在这个过程中,人(尤其是爸爸妈妈们)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Patricia Kuhl实验室让两组婴儿在8-10个月里学习了普通话——但一组婴儿是在电视机前上课,另一组婴儿则通过音频。令人惊讶的实验结果表明:音频和视频都没有任何学习效果,只有人,才能帮助婴儿统计他们的声音数据!
因为人的感情具有感染力,而电视、音频只是机械性地将言语传递出来,而不是富有感染力地沟通。
大脑发育、心灵成长是隐性的,相比显性的身体成长与外貌变化,它一直在变化着,只是我们觉察不到。功利之心人皆有之,但对自己的孩子必须真诚,身体健康是根基,大脑发育与心灵成长是灵魂,让一个人充实着幸福一生。
如今,物质生活异常丰富,每个家庭在物质生活上绝对不会亏待孩子,但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对心灵成长的呵护远远不够,或许,跟家庭氛围与理念有关。
对精神生活的关注与对心灵成长的呵护,从阅读开始,从孕期开始,出生后的那段时间,更应该坚持,即使孩子无动于衷,但这并不是让你灰心、让你放弃的理由。孩子表面无动于衷或在忙其它事情,其实他在竖着耳朵聆听,甚至非常用心,只是他不知道如何做出反应,给你一个肯定的信号。
当你坚持一年之后,突然发现孩子会说话了,第一句话可能是爸爸或者妈妈,也可能是阅读期间的一个高频词或拟声词,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语言突然爆发,更让你惊艳得是,会时不时地从他嘴里蹦出一些熟悉的词汇,这些词汇当然跟平时的阅读有关。
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神奇,继续坚持,他总会给你惊喜。
当孩子会说话之后,对故事的需求由隐性变为显性,语言进入极速爆发期的同时,对世界的认知、对情感的体验开始变得迫切并渴望,单纯地讲故事或者浏览式阅读已不能满足他对故事的渴望。
故事有魔力,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观察式阅读最好的工具就是书籍,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就是绘本,图画与故事相结合,父母读文字故事,孩子观察图片故事,两者融为一体,这是最密切的亲子关系。
如何利用绘本观察式阅读?在下一章节中重点讨论。
故事,是认知世界、体验感情的一个窗口,很小的时候,他们分不清虚拟与现实,而在虚拟与现实的混杂世界中,会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感观体验,包括视觉、感受与想象,这种体验让他们从混沌的状态中慢慢有了自我意识,并向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自我完善。
而这种独立人格,是身体健康之外最重要的。阅读,让这种独立人格视觉化,而且,更丰富,更具有借鉴意义。
如果爱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那就陪他一起阅读,给他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他一个舍得探索的物质世界,给他一个值得追求的未知世界。
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表现得会玩、知道如何玩,在其他孩子面前更有表现欲,更自信、更快乐。
永远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充满热爱、满怀激情地快乐成长。
阅读,丰富精神世界,让人独立自信。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一名心理学老师,我认为孩子的阅读习惯最好从三岁左右开始培养。
三岁之前,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故事,也可以给孩子看一些识字卡片,也可以让孩子跟着你读一些诗。
三岁以后,家长要给孩子看绘本。绘本是孩子最开始的阅读书籍。绘本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非常有利于孩子去阅读。
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以后,家长就要慢慢给孩子看一些文字比较多的书籍了。
要有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就要有一个好的阅读氛围。
比方说,孩子正在看绘本故事,这个时候,家长打起了游戏,或者看起了电视,那么,孩子的注意力马上散了,孩子会跑过来跟家长一起看电视,或者看游戏。这种情况下,孩子无法形成阅读习惯。
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好的阅读氛围。
我常给家长上教育课,对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如果孩子无聊了,家长要做的事给孩子一本书,而不是给他们打开电视或者手机。
我常常见到一些家长为了怕孩子吵闹,就塞给孩子一个手机,让他们去玩游戏。如果家长经常这样做,孩子压根就培养不了阅读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要培养孩子好的娱乐方式,要以阅读书籍代替打游戏、看电视这些娱乐活动。
没有手机、电视的干扰,孩子会主动看书阅读。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边的教育专家、心理情感专家。
请关注我。更多教育、心理前沿知识推送给您。
欢迎您点赞转发。您的点赞转发,都是在帮助他人。
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发评论、私信问我,乐意为您答疑解惑
其他网友回答
我的观点是越早越好。多数教育的书籍也是这么认为。
首先啊,我家闺女现在三岁,大约一岁左右开始给她看绘本,讲绘本,念绘本,她两岁不到就会自己讲一些简单的故事了,现在三岁,已经可以讲稍微复杂点的绘本了。现在临睡前通常是,爸爸妈妈我讲故事给你们听好不好?每人一个。然后开始问我们要看什么故事书,找书,讲故事。奶声奶气的,很有意思。极大的锻炼了她的语言能力。
其次呢,早点给她接触绘本故事,让她早点接受文学的熏陶,明白绘本中的事理。有些孩子爸爸妈妈讲道理,她不听,但一看绘本,绘本中的主人公主人动物很勇敢啊爱卫生啊有礼貌啊爱收拾玩具啊,她立马会听。我一个同事的孩子就是这样。看了收拾玩具的绘本后,每天晚上睡前都要把玩具收拾好再睡觉。我家也是,不过我家在收拾玩具方面不是很好,在打针看病方面就学小猪佩琦,很勇敢。
第三吧,早点儿接触书本,为以后入幼儿园,入学早点打下基础。到幼儿园后,老师就会开始教一些东西了,给孩子们讲一些故事,要是在家里没有这个习惯,到幼儿园可能就坐不住。
最后呢,则是可以短暂的解放下自己。我家闺女大约两岁左右就会自己拿着书碎碎念,有时候我在加班,她就拿本书在旁边一边看一边讲,互不打扰。这种氛围我觉得很好。
其他网友回答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孩子的阅读敏感期是几岁开始,家长又应该如何抓住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进行引导呢?针对这个我提出几个建议:
1.6岁前是阅读习惯培养的敏感期,错过这个时期,家长再去如何培养,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孩子阅读的敏感是在4-5岁,不排除有的孩子会提前。家长可以在宝宝5个月的时间给宝宝讲故事,以字少动画多并带有声音的布书、绘本,刚开始宝宝可能不会理你,家长一定要坚持下去,好的习惯不是容易就能够养成。布书还可以让宝宝用食指去翻,1??是可以锻炼孩子手部精细动作,2??是有经过翻书练习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出现撕书的情况。
2.创造好的阅读环境,给孩子一个安静、明亮的阅读环境,合理安排适合孩子的书桌、书本的摆放、阅读的时间(刚开始可以先半个小时,孩子适应后时间递增),让孩子对阅读有信任感!
3.亲子阅读:6岁前都建议亲子阅读,亲子阅读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提问书本的内容,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以及表达能力。
4.以身作则: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养成阅读的习惯。当孩子回家看到父母在玩手机,孩子自然而然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如果家长在空闲时间是在阅读,那么孩子自然会收到父母的熏陶,也会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以上是对于培养阅读习惯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