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古代皇上的女人真的会明争暗斗吗?
优质回答:
大家好,我是喜欢研究历史八卦的@漫谈文史八卦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古代皇帝的女人真的会明争暗斗。
首先,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古代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决定了男人和女人地位的不对等。
众所周知,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 更何况皇帝的后宫佳丽三千而皇帝只有一个,僧多粥少。皇权的至高无上,决定一个女人是否受皇帝宠爱,影响着这些女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家族的地位和利益。所以,这些女人为了自己和家族也必须去争去斗,宫斗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后宫的生活常态。
举例说明,王政君被封为汉元帝的皇后,身历七朝,四世听政,享国六十余年,使她的兄弟们人人封侯,把持朝政,荣宠一时;而同时在后宫的王昭君不争不抢,就不为汉元帝所知,最终远嫁匈奴。当然,这两种结局孰优孰劣,我在这里不予置评,举例只是想说明后宫争斗的必然性。
其次,爱情具有排他性。
当一个女人真的爱一个男人,在心里是想与他时时刻刻在一起的。而古代的妃嫔制度决定这个想法不现实,于是真正爱皇帝的女人就表现出“善妒”的特点。隋文帝的皇后独孤伽罗就很“善妒”,有一次背着隋文帝杀害了他很宠爱的一位女子。
再次,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这些女人争斗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生来就喜欢勾心斗角的人,很多人是受环境影响而变化的。在尔虞我诈的后宫里,很多人都会进墨者黑。历史上的吕雉刚嫁给刘邦时也是一个勤俭持家、善良淳朴的女人,可惜刘邦南征北战长年顾不上吕雉,楚汉战争中吕雉和儿女被项羽囚禁四年,受尽屈辱,日日担惊受怕,使她养成了多疑、狠毒的性格和先下手为强的处事办法。她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和儿女。而宫女入宫后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的事情不少见,如果不明争暗斗,那么就只能籍籍无名、老死宫中了。
总之,历史上后妃之间争宠的事屡见不鲜,比如“飞燕啄皇孙”,“独孤伽罗善妒”,武则天把王皇后和萧淑妃做成“人彘”等等。这是由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古代女人依附男人生存的现实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决定的,同时也受严峻的生存环境影响。
我是@漫谈文史八卦 ,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八卦。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皇宫里皇帝的后妃们,过的都是锦衣玉食的生活,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而且还有人伺候。可以说,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可是为什么,她们总是要明争暗斗,乃至于搞得血肉横飞呢?
要知道,古代皇帝最不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后妃们互相争斗。明明时皇宫里明令禁止的事情,皇帝要是知道了,后妃一定会受到惩罚,可是,后妃们还有拼死都要顶风作案,这是怎么回事呢?
(卫子夫和汉武帝)
我认为,关键就在于,皇宫中的后妃们,如果不争斗,她们就很可能活不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首先必须要清楚的一个事实是,如果后妃们不努力,不去争取,她们很有可能永远都见不到皇帝一面。这与这个后妃是否优秀,没有任何关系。
卫子夫优秀吗?当然优秀,她算得上是古今最为优秀的皇后之一。但是,当汉武帝第一次临幸她以后,虽然把她带进了皇宫中,但是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再召幸过她。后来,要不是她利用汉武帝清理皇宫中的老宫女的机会,主动申请出宫,恐怕也不会再见到汉武帝。
王昭君优秀么?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当然是优秀的。然而,要不是自告奋勇去匈奴和亲,她能见到汉元帝么?而最终汉元帝一看见她,就后悔得不得了,也可以看出,王昭君实在是很优秀的。
卫子夫和王昭君属于想出办法,终于“脱颖而出”的一类(王昭君远嫁沙漠,很难说她这是“脱颖而出”),没有想出办法,纵然非常优秀,最终自然凋零的后妃,还不知道有多少。
(王昭君剧照)
皇宫中的后妃,之所以见到皇帝的机会很少。一是因为皇宫中后妃的数量太多,比如秦始皇和晋武帝,其后妃的数量都在万人以上。就算这些后妃轮着见皇帝,皇帝一天见一人,全部见完,也得三十年以上。这是个多可怕的概念!二是皇帝都被那些他所宠爱的后妃们霸占着,这些后妃们,根本不愿意把皇帝让出来给别的后妃们见一眼。三是后宫里的后妃们是有地位等级的,地位等级不同,她们见到皇帝的几率大小也不一样。
有人可能会说,见到皇帝就那么重要吗?有吃有穿有人服侍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见皇帝呢?
见到皇帝真的非常重要。为什么说非常重要呢?
其一,提高地位。
其实,后妃在宫中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吃有穿有人服侍的。如果刚刚进宫,或者就算进宫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皇帝宠幸。那么,这个后妃的地位是很低的。当一个后妃地位很低的时候,她不是被人服侍,她是要服侍别人的。也就是说,她只能算是一名小宫女。
小宫女过的就是一种女奴的生活,不但需要整日劳动,而且还要挨打受骂。女奴的生活,显然是谁也不愿意过的。如果一直得不到皇帝的宠幸,这样的日子就没有尽头。最后就成了“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母以子贵的后妃)其二,尊荣家族。
某家有个女子进入皇宫,不了解的人,肯定以为从此以后,娘家就过上锦衣玉食的幸福生活了。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必须要获得皇帝的赏赐,才会得到这样的好处。但是要获得皇帝的赏赐,那就必须见到皇帝,获得皇帝的宠爱。把皇帝伺候好了,皇帝喜欢了,一高兴,才会赏赐自己的娘家。
其三,确保荣华。
皇帝的后妃,得到皇帝的宠爱,能和皇帝朝夕相处,其实还不是最重要的。毕竟皇帝只有一个,后妃有那么多,再怎么独占,都不可能占有太多的时间。而且,后妃也都有年老色衰的时候。一旦年老色衰,就算自己想和皇帝呆在一起,连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所以,要想一直保持荣华富贵,唯一的办法,就是生个儿子。就算生的不是儿子,哪怕生的是女儿,也有个依靠,能确保下半生的荣华富贵。
其四,为了活着。
一个后妃如果没有得到过皇帝的宠幸。或者虽然得到了宠幸,但是没有孩子。那么,皇帝去世后,后妃的日子是很惨的。因为她们不可能出宫重回民间,但是皇宫又有限,不可能给她们一直住着,因此,皇帝一死,她们必然面临一个归宿的问题。
像唐朝这样的朝代,这样的后妃,都会被撵到庙宇里去出家。本来是生活在皇宫,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突然被撵去出家,生活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这些后妃,怎么能适应呢?
不过,唐朝的这些后妃,其实运气还算不错的。如果这些后妃生活在明朝前期或者是秦朝时期,没有生过孩子的,还得随同皇帝殉葬,那才是一件极为悲惨的事情。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些都是涉及到后妃们生死攸关的问题,她们怎么可能不去竞争宫斗呢!
(参考资料:《中国后妃传》)
其他网友回答
答案是:当然会。理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笑傲江湖》里令狐冲和师弟们要退出江湖,任我行对他说: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自古宫廷争斗从来不逊色于江湖恩怨,甚至更加血腥和无情。《甄嬛传》之类的宫斗戏其实已经是在美化真正的后宫之争。男人为了争夺皇位可以父子相残、兄弟阋墙;女人为了皇后宝座同样可以勾心斗角,大开杀戒。举几个例子吧:
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凶悍嫉妒,只有后宫中谁怀了司马中的龙种,她就直接将其杀死,一尸两命。
吕后篡权,将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做成“人彘”,心狠手辣。
武则天继承吕后衣钵,不仅杀死自己亲生女儿家伙王皇后,而且后来将王皇后和萧淑妃都做成“人彘”。
汉景帝宠爱的妃子王娡为了在后宫立足,设计害死景帝宠爱的另一个妃子栗妃,并且连带着逼死栗妃的儿子太子刘荣。
王娡的儿子汉武帝刘彻,娶了皇后陈阿娇,阿娇嫉妒卫子夫,在宫中行蛊惑之术,最终败露被废。后宫斗争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和江湖证都是一样的。一把屠龙宝刀都可以掀起腥风血雨,一本《葵花宝典》同样可以引无数人厮杀。只有击败对手,才能在后宫中生存,江湖如此,后宫也是如此。如果你不去和对手争斗,到头来有可能就成了别人的板上鱼肉。如果武则天安分守己,那么他的下场可能就是被王皇后过河拆桥。历史上的事,谁又能说的清呢。即便是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杨坚的独孤皇后这样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也是靠自己的手段才有了皇后的位置。独孤皇后就不让隋文帝杨坚纳妃,牢牢控制了隋文帝。
当然,后宫之中有好斗的,也有不好斗的,但是为了权力也为了自保,大部分后妃都 会上演一出出宫斗戏,这也是人性中无法克服的弱点。
其他网友回答
近些年,以清朝为时代背景的宫廷戏大热(如《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描写一系列后宫争斗的故事,让我们在茶余饭后多了些谈资。
其实历史上后宫争斗的事情屡见不鲜,正史上记载较多的就是这两位了《史记·吕太后本纪》中汉高祖皇后吕雉,将戚夫人弄成“人彘”;《旧唐书》、《新唐书》对武则天的记载,《则天本纪》之后的史臣评论中略提了一笔,“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均反映了后宫的勾心斗角,冷血残酷!
另外还留下许多典故,如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班婕妤的争风吃醋,最终留下“班姬团扇”的故事;还有晋武帝司马炎的“羊车望幸”;甚至因为后宫争斗,隋文帝,宋真宗留下怕老婆的“美名”。
其他网友回答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如何发展,人性是很难改变的。要回答古代皇上的女人是否真的明争暗斗这个问题,就拿现代社会职场上的女人来说吧,谁不想高高在上、名利双收呢?更何况古代皇上身边的女人呢?汉高祖刘邦死后吕雉还曾想把大臣全部剿灭自己一手遮天呢!其他妃子又有几个不盯着皇后的位子呢?后宫佳丽三千想独得皇上恩宠是何其难,大家为了靠近皇上使出浑身解数,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背后波涛汹涌、杀机重重。以古论今,亦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