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不是讲道德的 道德经讲的所谓的德

网友提问:

你认为《道德经》是讲道德的吗?

优质回答:

《道德经》可是一部哲学著作,又叫《道德真经》,它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深入浅出,包涵万象,被人们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道德经》是朴素的辩证法,他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道德经》讲道理也讲道德,是既讲道又讲德的,道与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道”与“德”。这里的“道”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德”不全是人们认为的道德或德行,是修道所应必备的世界观以及人们处世的方法。

《道德经》原意,就是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乃是道的基础,道是德的提升。没有德的基础,也就没有去“修道”的基础。

《道德经》的根本就是“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经》所宣扬的思想精华。“道”是天地万物生成的源泉。“德”是“道”的发展与表现形式。“道”和“法”是辨证统一的。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的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老子所倡导的道就是主张人们要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这些接近自然的本性。

老子主张在政治上要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友好和平,他反对战争手段。这才是《道德经》创作的主题。

《道德经》开篇就告诉大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对于“道”的认识是这样的,他认为道,不是社会上的一般道。“道”在老子认为已超越了一般社会的世俗生活,这和自然之道是统一的,因为,世间万物起源的根本都在“道”,却由道发生,这才有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关于“德”,“德”是“道”的发展与表现,道德与法都是用来规范社会中人与人的行为的。老子认为,上德的本质与道与德的根本是一致的,所以老子的上德的根源来自于“道” 。

老子所提倡的德也不是平常人所说的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而下德说的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故先失道而后失德。

在老子的思想中,上德的无为就是要一切顺应大自然,这种的“无为”思想的特征,遵循的只是自然的道。而德重视生命,轻视名利,持守清静,戒除贪欲,息心止行,悟道四达, 自然无为。

在老子看来,孔子的仁义理智信是教化来的结果,难以达到无为超脱的境界,所以把它列为下德。上德的无为境界是上德,而法及法律也不过是一种下德。

道是万物演化的根源,但如果没有德来驾驭也不行,这样世界一定会乱。如果只有德来统治,而没有道来作为基础,这个世界同样是不可能存在的。

单纯的只讲道,或者只讲德,都是片面的,所以道德一词,是分不开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共同发展的。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主要是讲作为世界根本的“道”,和道所化生的“德”——万物的主宰。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学术,理法方药,那个离了这八个字,八个层次呢?我们学习,因人而异,因智不同,因人而异者,有顿法上乘,顿悟无为法(道德学术),有渐法下乘,渐悟有为法(即理法方药)。因智不同者,上士(智)闻道,勤而行之,中士(智)闻道,若存苦亡,下士(智)闻道,大笑之,老子的道讲的是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无欲之道德学术,理法方药),老子讲的德是人法地,地张天(有为,有欲之道德学术,理法方药),常有,名万物之母,有之以为利,常有欲,以观其徼也,常无,名天地之始,无之以为用,常无欲,以观其妙也,道有分有无二道,德有分有无二德,二道二德者,即天之道德,人之道德,一而生二,二而生三者,即天人合一之道也。道之以为天用,德之以为人法,经之以为天之规律规则,人之法律法则,此老子道德经之大意也!道贵言,德贵行,道用生之,德用畜之,道之尊守,德之贵行,

其他网友回答

现在道家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由道家宝典《道德经》而来,道就是自然客观规律,《道德经》就是一部用“道”来解释万物演化的规律的道家哲学典籍。

《道德经》有上下两册,上册37篇主要是道经,下册44篇则是德经,《道德经》的思想要义为“道是德之本,德是道之术”。《道德经》被誉为影响中国社会思想的三大思想著作之一。

《道德经》中阐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道”来描述宇宙的变化,“道”就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所以道就是自然之中存在的客观规律,比如天象的四季更替。

拓展资料: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文化精品与经典著作。道德经是其中之一,它不仅讲述人的道德观,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部治理国家与社会的思想总汇即道家思想。

以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的道家主张成为后世治理与社会的主导思想。道家主张无为,社会要行大道等等。其目的稳定社会局面,鼓励发展社会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一↑王朝初创阶段,道家思想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如汉初所用黄老学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而后世用道家思维治理社会的王朝却很少,原因是其不利于统冶阶级,会产生很多会矛盾,儒家思想却成为了治国主导思想是因为其有利于统治者,有利于统治人民。

道德经中的某些思想方法是哲学思想,是中国最早哲学思想之一。其思想深度及对后世的影响之大,是当代人需要学习与深入研究的课题。中国哲学用简单治学道理说明白,而不同于西方哲学则用深奥的思想语言来论述世界万事万物,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这些都需要懂得专业术语。两者相比之下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所在,国人在对比与学习中西文化中,一定要深刻理解这一区别,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美德,对西方文明应警惕对待,学其精华,去其糟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