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旧书网怎么样
孔夫子旧书网(以下简称孔网)对于我的意义,就像菜场对于阿婆的意义一样,每天都要去逛一逛。
这个网址被我放在浏览器收藏夹最醒目的位置,以便我的鼠标能以最快的速度宠幸到它。
孔网以销售古旧书籍为主,兼带新书和艺术品业务。
因为各种版权和市场的原因,有相当数量的优质书籍在当年出版之后,就没有再版,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书渐渐在实体书店和新书的网站上销声匿迹。
要找到这些书,孔网便是一个绝佳的去处。
在新书《我书架上的神明》中,原中山大学教授艾晓明极力推荐一本指导如何阅读的好书,是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这本书在实体店和新书的网站上,几乎都是缺货的状态。只有在孔网这类的旧书网站上,才能找到它的踪影。
我在网上下载了这本书的电子版,看了一下,觉得不错,想把它收为囊中之物。
于是点开孔网一查,果然有好几家在售。我找到一家,他家的这本书是九五品的,品相最好。孔网的旧书都是按品相来划分的,十品为新书,九五品的书是最接近新书外观的旧书,几乎没有破旧和污损。
我一看价格是259,确实有点高,于是私信和老板商量,能否便宜一些。老板用商人的语气回答说,这本书在别的旧书网上,都能卖到300多,于是商量无果。
等到过了几天,我再次点开这家店铺的网站时,价格已经涨到300多了。于是这本书至今还挂在网上,无人问津。
并非所有的买书经历都是这么不堪。在孔网上,吸引人最大的乐趣,就是花少量的钱能淘到便宜的好书。
有些你视若珍宝的书,在一些书店里只卖几十块钱,甚至几块钱,连邮寄的邮费都比书价来得高。看到这样的信息,有一种中奖后的快感。
有一次,我花了20元钱就买到了心仪已久的书——一本品相还不错的《竺可桢文集》。竺可桢是我国气象学的奠基人,为我国气象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光看本书的目录,就会让人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比如“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等等。
这虽然是一本科学类的书籍,但又好像是一本文学书。读过之后,你会为大师的涉猎之广,研究之深而惊叹,同时又会被他的举重若轻、删繁就简的文风而吸引。
本书虽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但放到今天,依然是气象学的经典之作,远比一些带着油墨味的新书给人的启示来得深远。
更有意思的是,这本书在孔网的一些书店里,只卖几块钱的白菜价。而好书有着与之极不相称的价格,在孔网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比如我花3块钱买到的《柏杨妙语》;花8块钱买到的一本厚厚的《歇后语大辞典》,以及花15块钱买到的《宋元语言辞典》等等。
这样便宜的价格很容易让人养成盲目购书的习惯,就像看到商店打折促销一样,明明是自己不需要的商品,因为夺人眼球的价格而盲目购买,买来之后就束之高阁,除了占有有限的生活空间以外,或许永远也派不上用场。
经历了短暂的“疯狂”之后,我学会了理性地对待便宜的旧书。
不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书,即使价格再便宜,也不为所动。因为买回来以后,提不起阅读的兴致,于书于我,都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因为书也是有生命的,把不喜欢的书堆在身边,就好像残忍地剥夺了它们的生命力一样,使知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所以应该让它们找到合适的读者。
随着自己买的书越来越多,整理书籍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整理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意外收获。
通过对书籍的分类,你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因为你买的书里面,往往有某一类书籍在总数上占有很大比重。我喜欢的是文史类,所以买的80%都是文史类书籍,而以文学类居多。文学里面又以中国古典小说、名人传记和随笔居多。
而看到整理出来的一部分自己不喜欢的书,就能想象得到,自己当初买书的时候,关注点在哪里,是哪一部分吸引了自己,同样又是哪一部分让自己不爽。
受网络的局限,买书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只看到店家上传的书名和目录。有的书名起得花里胡哨,但是内容却乏善可陈。
就像我买的一本《桃花庵主唐寅传》,这本传记搜罗的材料倒是不少,但是读过之后,整本书就像是各种论文的堆砌,它想面面俱到,结果事与愿违,弄得杂乱无章,让人读得脑瓜疼。
慢慢地,我发现很多书,网上都有PDF影印的电子版,在买书之前,搜一下其电子版本,简单地看一下,这样在买书的时候,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买到自己中意的版本。
买书的乐趣是在买书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的。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这种乐趣只是刚刚开始。
在被爱书之人视为必备宝典的《书之爱》中,你会看到一位生活在13至14世纪的英国大主教伯利,对书籍的热爱达到一个怎样的境界。
他以一种诗人的近乎狂热的语气告诉我们:
所有人类的自然本能所渴望得到的智慧和科学的财富,要超过世界上各种财宝无数倍,而这样的财宝就藏在书中。在那里,凡诘问者必得回答,凡寻觅者必有所获,它的大门为每一个勇敢敲叩的人即时敞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次次地买书的过程中,你会慢慢地被潜移默化,慢慢地爱上书,爱上知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那些读书收获最大的人,也都是乐知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