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孩子满口普通话,有必要让孩子学习老家话吗?
优质回答:
家乡话不是用来学的,是用来用的。
家乡话不是专门学来的,是在生活里潜移默化融入我们血脉中的资质。
从牙牙学语,听着妈妈一声声的轻唤,你在成长,我在成长。
家乡话就悄然在我们身旁,也在我们血脉里。
世界是那么大,地域是那么广,语言是那么丰富,经济发展推动人文交流。我们需要更多的沟通,普通话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不管如何,家乡话是最亲切的呼唤,当你身在外地,周围都是陌生的语言,顿时会有孤独感和融入感,你的语音也在和周围人的语言靠近。但当你猛然听到有人说家乡话,那会有多么亲切啊!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何种语言,家乡话在我们血脉里,那里有浓浓的、深深的眷恋!
其他网友回答
孩子是否学习方言,其实对生活和人生的影响并不会很大,要不要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根据家庭成员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每个家庭的家庭成员构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夫妻俩是同一个地方的人,讲同样的方言,那么在家庭中,即使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第一语言是普通话,孩子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你们的方言。
如果夫妻两人方言不一样,在家里必定是讲普通话,这种情况下孩子要不要特意去学习方言,可以看需要,比如一方的父母,在这里带孩子,可能在家里会讲一些方言,那么就可以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学一点那个方言。
如果夫妻两人方言不一样,但是在其中一方的家乡生活,那孩子除了学习普通话以外,也可以适当的学习这个地方的方言。
要不要学方言,除了看生活需求以外,也看家长的个人情怀
目前全中国各个学校的通行语言是普通话,会说普通话,孩子可以走遍中国,甚至去到国外讲普通话都可以通行。
有些家庭生活中不需要学习方言,但父母也可能会去出于某一种情怀,希望孩子继承方言。因为方言代表了一种地方文化,寄托了父母的乡愁,学会了方言就代表了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宗。
孩子语言学习能力很强,不用担心学不会。
孩子在一岁多两岁左右基本上都会说话了,每个孩子的语言能力都是一种本能,虽然个体有差异,但是抓住孩子语言敏感期和记忆力黄金期,让孩子学会一门或两门语言都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家长不用担心,多一门语言,会给孩子增加负担,只要注意不要教条化的教学就好了,可以在生活中让他感受方言,用方言和他对话,顺便就学会了。
所以学不学习方言的问题,看家庭生活的需要以及父母对这个事情的情怀和态度,在孩子那里多学一门方言,并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方言一定要保留,在家说方言 出去普通话才对,现在的家长从小就害怕孩子说方言太土,而不让孩子学,还有就是在孩子学话最好的3岁让他们学习普通话,一般语言能力强的孩子还能再后面学,而有些孩子可能一辈子只能听懂不能会,一代一代就扼杀了方言。在我们北方(坐标老家山东潍坊高密井沟)说话就与市中心和东边大部分不同,同等距离到达诸城市中心,就在我们的口音基础上加上咬舌音,方言的文化是一门学问是一种传承,我们应该让方言流传下去,正所谓毁掉一个国家只需要毁掉当地文化,方言也是,若是全中国都说普通话,那就真的没有什么当地文化代表了
其他网友回答
非常有必要!我们现在已经丢掉了很多的传统文化了,方言不能再丢了。
方言承载着地方独特的文化,不能因为交流不便而放弃。每一种方言都能精准的表达出所在地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都是人类珍贵的精神财富。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表达地区的文化特色;也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文化因交流而美丽,因传承而丰富多彩。
比较流行的方言有粤语、四川话、东北话、闽南语、湖南话、藏语等等,方言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传承体现,各具特色。因相互包容,相互融洽。有些词语,有些故事不是方言描述出来更加生动形象么?有些歌曲不是用粤语唱来更好听么?东北话以前不是年年登上春晚的舞台么?
我相信提问者问这个问题的初衷也是给大家一个提醒,不要忘记我们的家乡话,我们的方言。
其他网友回答
仅代表个人意见:废止所有方言,作为文化遗产保留。
秦始皇推动了“书同文”,但没有做到“语同音”。这也许是非拼音文字的缺陷。造成了长期的副作用。
我和很多人一样,缺乏语言天分,由于从小跟父母迁徙,家乡话我一句也不会说,一句也听不懂。
英语我花了很多很多年学习,直到出国后两年多才过关。
我们为什么要为难自己,在普通话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之外,再学一种?(研究语言学或当地文化的除外)
中文方言差异之大,不可想象。我听过各种英语“方言”(英语母语地区),美音,英音,加音,澳音,印音… 都极为接近,远小于山东话和河北话的差异。更别说南方… 10里就换一个语种…
我最不接受的是粤语,可以堂而皇之的在广东和香港地区作为普通话的替代品。我不喜欢那种国中之国的感觉。
如果我们只写一种汉字,也应该只说一种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