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子婴只是赵高的傀儡,无兵无权,为何能轻易除掉赵高?
优质回答:
子婴在历史中确实迷一般的存在,只知道这位兄台接了秦二世的班,是秦帝国最后一任统治者,在位仅46天。至于子婴与秦二世胡亥的具体关系,估计太史公司马迁也没有搞明白。
就在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中,许多人对子婴的身份就读出了四个不同的版本。
①胡亥兄长的儿子,或者扶苏的儿子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中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六国年表》中也作“高立二世兄子婴”。这里将“兄子”连在一起可以解读为“兄长的儿子”,也就是说赵高立秦二世胡亥兄长的儿子婴为秦王。同样,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位胡亥的兄长就是扶苏,子婴就是胡亥的儿子。
②秦始皇的弟弟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这里明显指出子婴是始皇弟,也就是秦始皇的弟弟。
③胡亥的兄长
《六国年表》中“高立二世兄子婴”。这里同样的一句话,断句不同,又能解读出新的含义,可以理解为“赵高立秦二世胡亥的兄长子婴为秦王。”
④始皇之侄,也就是秦始皇的弟弟的儿子
在《李斯列传》集解引“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这里“始皇弟子婴”,就应理解为“秦始皇弟弟的儿子婴”。但是同样也能够理解为“秦始皇弟弟名叫子婴”。
总之,古文含义博大精深,有时仅凭只言片语,很难断出具体含义。同样,古代文献在传抄过程中,也肯定存在失误遗漏之处,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二、必有谜一样的本事
子婴除赵高在《史记》记载明显就有两处,分别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於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这两处明显描述了子婴诛杀赵高的经过。首先是赵高让子婴斋戒五日登基,子婴明白自己如同二世胡亥一样,同为赵高的傀儡。也就称病不前往宗庙继位,直到赵高亲自前往查看情况,然后被子婴及周围的人来次守株待兔。就这样,曾权倾一时的赵高就被人家轻易的解决掉了,甚至自己的三族都被人家连锅端了。
其他网友回答
#原创#
赵高斩杀秦二世胡亥后
本想取而代之
但扰心天下不服
自取其祸
无奈之中
立子婴为帝
大权由赵高独揽
其狂傲凶残
视三世如无物
三世度日如年
时刻有生命之忧
双方处于你死我活的境地
故,三世千万百计寻觅机会
杀死赵高
#凌远长著#
其他网友回答
赵高不过是看上去强大而已的,实际上无论从谋略、智慧还是勇气都不入流,但他的阴险狡诈却是出了名的。凭借这个突出的能力,他串通李斯篡改了遗诏,拥立胡亥为皇帝,将扶苏赐死,蒙氏弟兄也被害死了,李斯认为自己安稳了,实际上他也不过是赵高手里的棋子,赵高的目的不限于此,他还有更高的追求。毕竟他是赵氏嬴姓,和秦王也算是同宗同族。
公子扶苏本来可以力挽狂澜,毕竟他是长子,如果他提出遗诏有诈,加上蒙氏弟兄一文一武,还可以和赵高、李斯做一下博弈,但是扶苏看了赵高伪造的诏书后,来了个逆来顺受,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直接自杀任命,后来的戾太子刘据就没有选择逆来顺受,他选择了反抗,没有任凭父亲汉武帝的安排,而且差一点他就成功了,扶苏和刘据都成了李世民的榜样。只不过与他们相比,李世民没有选择逆来顺受,而是选择把命运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并且获得了成功。
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史记·蒙恬列传》
蒙恬和蒙毅没有选择束手待毙,但是他们的挣扎和反抗太软弱无力,加上扶苏自尽后,他们没有了为自己辩驳的机会,于是蒙恬自尽,蒙毅则被赵高的使者杀害。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史记·李斯列传》
胡亥继位后,赵高的下一个目标指向了李斯,因为在赵高看来,李斯是自己达成目标的最大障碍,在冯去疾等被除掉后,李斯也被推上了断头台。直到把头颅枕在断头台上的那一刻,李斯才看到自己的小儿子说:“我要想和你一起牵着小黄狗在上蔡的东门去追逐那些野兔,恐怕是再也不可能了。”灭族已经是对李斯这个背叛者的最好结局了,当他在沙丘选择背叛秦始皇和赵高合作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的结局。
前面的一切都是铺垫,终于到了命运最终的时刻,赵高眼前的唯一障碍就是秦二世胡亥。通过指鹿为马的把戏,朝堂上那些敢于直言直谏的大臣,都已经被赵高清除干净了,朝堂之上都是趋炎附势之人和赵高的死党,可以说大秦帝国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赵高手里,至少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此刻的赵高有恃无恐,杀死秦二世胡亥继位登基,就是他的最终目标。
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杀掉了胡亥,拥立子婴做傀儡,自己想继续做他的大丞相。但子婴和胡亥不同,他与自己的两个儿子谋划要杀死赵高,保住秦国的宗庙。当然他知道赵高并不想真的拥立自己,自己不过是赵高手里的提线木偶,一旦时机成熟后,赵高便会取而代之,自己的命运不会比秦二世胡亥好到哪里去,为了自保,他只能先下手为强。子婴说自己身体不适,赵高主动送上门来探望,这正中子婴的下怀!别看赵高位高权重,但杀死他只需要一屠夫,这个《三国演义》中曹操所说的除掉十常侍和董卓的办法一样,搞个刺杀行动就行,张良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不也差点成功了吗?哪有那么艰难!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其他网友回答
简单来说,是子婴伪装得好,让赵高放下了防备之心。
据《史记》记载,子婴在政变前的商议过程中,提到了赵高的威胁:“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
如果子婴的分析是对的,那么赵高这时候已经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说起来赵高也算屌丝逆袭,出身不高的他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精通法律的水准,并让皇帝知道了自己这一优点,因而成为皇帝的中车府令(即司机)。
领导的司机自然好提拔,赵高又懂法律,在秉承法家治国理念的秦朝混得开,很快被秦始皇派去教导公子胡亥法律,估计赵高教的不错,主顾、学生都很开心,对他的信任与日俱增。
赵高此时已有一定权势,他帮助皇帝掌管印玺,犯罪了都能获得赦免,秦始皇对其是比较信任的,但这种信任,最终被赵高拿来谋取私利。
在秦始皇巡游途中病逝后,赵高联合李斯矫诏立胡亥为帝,又矫诏杀了公子扶苏,接着鼓动秦二世进行血腥清洗。经过一番运作,赵高成功把火烧到李斯身上,他顺势取代李斯成为大秦丞相。
经过指鹿为马、弑杀二世等操作,赵高的权势达到顶峰,这时候他真的对皇位一点想法都没有?
不过臣子篡位可没有先例,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汉末王莽,赵高就算有这个心,也不敢贸然行事,于是立了子婴为王。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子婴觉得自己处境十分危险,赵高极有可能再杀一个君主立威,为自己铺路,既然如此,干脆先下手为强。
子婴定的计划说来简单,新君继位得去太庙,子婴称病不去,身为百官之首的赵高肯定要自己来请,子婴就可以趁机杀之。
赵高在侍卫的簇拥下前去请子婴,子婴让其单独进入内室,赵高大大咧咧地进去了,以为子婴翻腾不出什么浪花,可他忘了,杀人只需要一把刀就行了,于是赵高被子婴和宦官韩谈联手砍死。
杀权臣这事有不少皇帝做过,有成功有失败的,还有杀了权臣被权臣党羽杀的,如北魏孝庄帝,可子婴却没有,说起来还是赵高对秦朝的掌控不够深。
从胡亥继位到赵高被杀,不过三年多,赵高虽然假借皇帝权威巩固了自己的权势,可跟尔朱荣这种军阀崛起相比,他没有自己足够硬的枪杆子,秦朝的军队都在前线打仗,主将也不是他的心腹,子婴只要杀了他,再铲除朝臣中的赵高铁杆,就能再掌中央,只要外地军队不反,政权就无恙,当然,这支军队最后败了,刘邦也攻入了关中。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要说的是,子婴并不是傀儡,不仅如此,他的身世也是个谜团!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按照字面意思,子婴应该是胡亥哥哥的儿子,秦始皇的孙子!
后世的班固司马光都采纳了太史公的说法,但这个设定有明显缺陷,始皇帝去世的时候年方五十,据此推断,长子扶苏的年纪应该在30-35岁之间,而以此类推,子婴的年纪应该在15-20岁左右,与胡亥相仿,但《史记》中记载子婴与两个儿子一起,干掉了赵高!
15-20岁的年纪,纵然有儿子,也不可能参与到宫廷政变中来,所以子婴是“二世之兄子”这个说法不成立。
《史记》记载,二世胡亥上台后,将自己的兄弟姐妹统统杀死,既然如此,他自然也不会留下侄儿,所以子婴的身份很可能并不是《史记》记载那般。
有种说法认为:子婴是秦始皇兄弟成峤的儿子,《李斯列传》集解引徐广说“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中的“弟子婴”,也可以解释为弟弟的儿子“婴”,而年龄也对的上,这种说法存有一定的可能性,但目前为止没有更多的证据做支撑。
无论身世如何,子婴除掉赵高,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首先,赵高的权势很大。
胡亥上台后,沉迷酒色,常年躲在深宫中享乐,将朝廷大权托付给赵高,即便如李斯等位高权重之人,也被赵高杀死,由此可见,赵高已经完全掌握朝局。
其次,子婴并没有明确的权力背景和嫡系人马,无法快速组织起抵抗赵高的力量。
如前文分析,子婴的身份成谜,但无论他是谁的儿子,此前的权力斗争中都没有出现过他的身影,可见他并没有深度介入到权力中枢中来,也就是说,他很可能没有掌握任何权力,想要赤手空拳对付赵高,可想而知。
但赵高也并非无懈可击,他虽然掌控了权力,却没有掌握人心。
胡亥被谋害后,赵高原本打算取而代之,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可见在大臣心目中,依然保留着对赢氏皇权的依附心理,这种心态可以理解为赵高的不得人心,与后世的曹操司马懿不可同日而语,后两者不紧掌握朝局,而且是众望所归,取而代之只是个形式问题。
如此一来,皇族出身的子婴就得到了与赵高讨价还价的机会,不是子婴需要赵高,而是赵高需要子婴!
子婴能够成功将赵高诱惑到家里,除了他的身份,还有一点,那就是子婴的谋略。
赵高是个权力场上的老手,阴谋诡计的大宗师,在此之前,只有他算计别人,被人算计不到他,所以子婴要想骗到赵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毫无疑问,这种自大的思想影响了赵高的判断,在他看来,子婴不过是他扶植起来的一个傀儡,既无能又缺乏影响力,这样的人,没什么好怕的,当子婴托病不上朝的时候,他装模作样亲自上门去请,由此陷入了子婴的圈套。
到了这里,子婴儿子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他们与宦官韩谈一起,用最直接的办法,将赵高当场杀死。
壮士一怒,血溅五步,没那么多拐弯抹角,你再厉害,把你杀死了,也就一了百了!
如果后世的汉献帝能有如此勇气,也不会被曹操整的那么窝囊!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