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怎样理解《易经》中“见群龙无首,吉”这句话?
优质回答:
易经乾卦说:
群龙无首,吉。
我们都知道“群龙无首”不是一个好词。
“群龙无首”的意思就是说一个团队没有了首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了首领的团队就像没头的苍蝇,人心涣散,一盘散沙,不堪一击,怎么能是吉呢?
这要从秦始皇说起。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做了一件震慑古今的事情,就是“焚书坑儒”。“坑儒”这件事情据现代的历史学家考证有可能是假的,是汉代的儒生为了抬高儒家的地位而编造出来的,但“焚书”却是千真万确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一次召集当时的文化名人来喝酒,有个儒生叫淳于越趁机建议恢复周朝的分封制度。
秦始皇让大家讨论,李斯认为不可以。
李斯说时代在进步,古制不可效法,今天下初定,应该统一思想,排除异端。
于是,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把天下诸子百家之书都烧了,规定民间老百姓只能拥有占卜、医术、种树的书,想学法律以吏为师。
这样做,虽然没有在肉体上把儒生消灭,但其实是在思想上已经把儒生消灭了,从这一点来说秦始皇坑儒也不太冤。
这时的社会,对那些心怀天下,满腹经纶的儒生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也不能四处游说了,也不能著书立说了,胸中千万韬略,无处发泄,能活活把人憋死。
午夜梦回,遥想当年。
祖师孔子周游列国,广纳门徒。
亚圣孟子舌战百家,挥斥方遒。
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等到天明再看看自己,形如槁木,面如死灰,除了吃饭不知道能干什么。
心中的思想,胸中的韬略如万马奔腾般蠢蠢欲出,但却没有容身之地。
正是在这样辗转反侧的煎熬中,这些儒生找到了自己思想的安身之地。
这就是《周易》。
《周易》是周朝传下来的一本占卜书,不在焚书之列。
而且占卜书的语言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模棱两可,怎么解释都可以,这就给了儒生极大的发挥空间。
关于占卜语言的模棱两可有两个非常著名的例子。
如果算兄弟几个,那就是“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
不管你是兄弟一个、两个、三个还是四个,这一句话就都能给你概括了。
如果是算父母情况,那就是“父在母先亡”。不管是父母双全还是父亲先去世了,还是母亲先去世了,还是父母都去世了,这一句话也都给概括了。
基于这两个特点,这些儒生于是就借给《周易》做注释来阐释自己的思想。
据郭沫若考证,给《周易》作注释的是荀子的学生,是一个叫馯臂子弓的人。《周易》分《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其中具有思想性的是《易传》这部分,大家往往认为这部分是孔子作的,但据郭沫若考证,其实就是这位馯臂子弓做的。
这位馯臂子弓在《易传》里阐述儒家思想,并对秦始皇进行抨击。
比如秦始皇说自己是始皇帝,然后一世二世万万世传下去,但《易传》传达的思想就是阴阳互生,万物轮回,没有什么是永世不变的。
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再来看看乾卦。
乾卦总共六爻。
从一爻“潜龙勿用”到六爻“亢龙有悔”,表达了一个事物从发展到鼎盛到物极必反的一个圆满的过程。
但到最后却然却突然又多了一个用九。
这个用九看上去非常的多余,非常的突兀。整部《周易》六十四卦,就乾卦有用九,坤卦有用六,其它的卦都没有。
为什么会有这个用九呢?历史上无数的儒家大师都做过研究,可都不太令人信服。
今人在郭沫若的研究成果上,提出了一个比较大胆的猜想:用九这一条是荀子的门生注释易经时加上去的。
荀子的门生原本都是楚国人,赵国人等等。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国家亡了,封建制度完了,现在进入了大一统的帝国时期,秦始皇就是这个帝国唯一的龙头。
大家一下子根本适应不了这样一个专制的时代,心里非常怀念那个春秋列国,百家齐放的时代。
但现在思想统一了,没有人再保障言论自由,除了皇帝,没有人能再对天下的事情发表言论,他们只能借着《易经》发表一句“群龙无首吉”来怀念那个春秋的黄金时代。
说句题外话,如果用《失控》这本书的理论来理解“释群龙无首,吉”这句话,是非常恰当的。失控不就是讲这个社会要走向去中心化吗?
占卜书的魅力就在这里。
其他网友回答
见群龙无首,吉,这是《周易》用九的爻词,分析如下:
乾卦六爻从初九潜龙勿用到九五飞龙在田,直到上九亢龙有悔,千变万化,社会处于动荡之中,只有动荡、改革、重建,社会才能进步,打烂旧世界,创造新社会,万象更新,吉祥如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何种策略,作出什么决定,争取战胜旧的势力,取得胜利?!
过去的所谓的周易学家有这样的一些说法:
一、天德为上,不可冒险
1、天德为上,无以复加,群龙无首,不忍上位;
2、以刚键为体,柔顺为用,肯定是能获得吉祥的;
二、六爻皆变,刚而能柔
1、如果自为人首,普通群龙之一,谦虚退让,实际为人之首;;
2、即然刚而能柔,那么我们采取低调的方式智取:让社会、群众来推荐来拥护我们为首,也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3、程颐所谓”无首“:资质刚键的英雄人物,勿自为天下人之首,而让天下人拥我为首。
我怎么能自立为皇帝呢?!
三、焦氏易林,乾变成坤
《周易》的第七辈正统传人焦延寿所著的《焦氏易林》中《乾》变《坤》,可以看作是用九的具体运用和结果:
1、乾卦:道涉石孤,胡言连謇,译音且聋,莫似道德通,请谒不行,求事无功。乾卦用九变坤:招殃来螫,害我邦国。病伤手足,不得安息。解释:邦国受害不安宁,祸患来临伤手足,凶。2、贵龙解读:
A、乾宫为亥、为戍,亥为壬水为龙宫,亥中甲木为首为龙,戍中乙木为手足,辛为武器,
B、坤宫为未、为申,未为土为墓,申为刀兵为战争;
C、乾卦用九到坤,是强国发兵到某地支争战:
a、甲入坤中未土之墓,是甲无能为力,
b、戍中乙辛会合未中乙木, 手拿武器去同申金战斗,坤宫申金强旺,克损甲、乙木;
c、乙木为手足、胳膊、腿足,爱金克为受到了伤害。
争战的结果是不利我方,士兵伤害严重。
四、贵龙解读”见群龙无首,吉“
乾卦一至六爻已经变化多端,等待整合改革,天翻地覆社会变化,用九、用六即是乾卦之外爻变,也是六十四卦以外的爻变,用九为乾为龙,代表外国统治集团;用六为坤为民为众,代表本国劳动群众,揭竿起义,夺取政权,其中乾元用九,乃见天则,正是改朝换代、建国立业明显征兆和大好时机:
六国无首,秦王用兵
1、敌方震荡动乱,人心不一,龙蛇相争,各自为战,吉!
2、我方乘虚而入,强势登场,震撼群雄,事半功倍,好!
其他网友回答
“见群龙无首,吉”这句话出自于乾卦,全辞为“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它既不是卦辞,也不是爻辞。乾、坤二卦乃易之门户,圣人对这二卦很重视,着墨颇多,特辟出“用九”、“用六”专讲这二卦以区别于其它六十二卦。看了大家的回答,好象没有切题的。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三个层次来分析。
一是什么是“用九”,所谓“用九”,就是全部爻都用九,九是什么意思呢?除极个别学者外,目前绝大部分学者都没有说对过,认为九表示阳,可七也表示阳,为什么不用七?有人会说九表示阳极,说对了一半,没有把阳极而变说出来。古时八卦是揲蓍来的,就是通过用蓍草来占的,大衍之数五十,取一不用为太极;二手分之以示二仪;取一而挂以象三;揲之以四喻四时,这样三变之以成爻,三变后余策是三十六时,四约之为九,九表示阳变爻,注意,是变爻,要变!好,回到“用九”,乾卦六个爻全变,就是坤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完整地表达是“乾之坤,见群龙无首,吉。”我这样说,历史上有佐证的,《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时年孔子三十九岁,还没有写“十翼”,《左传》还保留着古老的解读方法。
二是这句话是怎么来的?乾之坤,乾六爻皆阳,阳即龙,故“群龙”,又乾上卦、上互、下互和下卦皆为乾,乾为龙,四个乾卦,亦为“群龙”;坤纯阴爻,无乾象,乾为首,无乾即无首。乾变成了坤就是群龙变成了无首的状态。
三是断词“吉”是怎么来的?孔子是这样说的“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刚而能柔,天之法也。”就是乾刚能变坤柔,合乎天则,所以就吉。孔子又说“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坤无首,合乎天德,所以就吉。就是说做老大要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和牺牲的,不做老大安稳些,怎么样?有指导意义吧!
如果觉得老翁说的有理,劳您手点个赞!
其他网友回答
《周易·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我的破译:用九对应的卦象是乾之归魂——火天大有,乾天为群龙,离中虚为无首。
先看老子的解读——《道德经》第十章是老子对乾卦的领悟: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对“群龙无首”的解读是“蓄之”、“长而不宰”——
火天大有:下天任其繁衍——贵德畜之,上火不假干涉——尊道生之。
再看孔子的解读:“群龙无首”,文而圣也。易曰“见群龙无首”,子曰:让善之谓也,君子群居,莫敢首,善而治,何疾其和也?
孔子的解读其实是“君主独裁终将让善于民主法治”——
火天大有:离火外王当权——文明礼治;乾天内圣自主——君子和居
用九,实是九五之用,是九五蓄势而发——阳转阴成火天大有
缔造者虽已远去(离),但他开创的事业(上九)、奠定的框架(九四)被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可谓垂拱而治,泽披后世,夫唯弗居,是以永贞。如同伏羲开创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居功至伟。
惟圣人是瞻,其他皆妄解!鞠躬尽瘁魂安在,群龙无首志永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