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曹植后来的结局 曹丕死后曹植

网友提问:

曹丕继位后,曹植结局如何?

优质回答:

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曹植的日子是非常悲惨的。

《世说新语》中曾经有个关于“七步诗”的故事。说曹丕为了杀曹植,于是就把曹植叫来,对他说,不是说你“才思敏捷”吗?好啊,你在七步之内写一首诗。写出来了,就判你无罪。写不出来,就治你死罪。于是曹植真的就在七步之内写出了“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一首诗《七步诗》。

(曹丕)

不过,很显然,这个故事的真伪是值得怀疑的。曹丕肯定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做这样的事,不是表明曹丕故意为难兄弟吗?不是会遭人诟病吗?曹丕能够当世子,能够很顺利地让汉献帝退位,由此可见他是有足够智慧的。他怎么会做这件事呢?

再说了,就算这样做,很可能也不能成功。因为曹植诗才相当敏捷,这是出了名的。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是很容易的事。曹丕就算要整曹植,也只可能寻曹植不会的来整他。比如曹植不会处理公务,就让他干这件事。而且曹丕让他做这件事还有好处,让天下人看到曹植的无能,因此不会拥戴他。曹丕不找这样的事,而是拿曹植最拿手的来说事,这不是自讨没趣吗?

还有,这首诗应景的成分太强了,对曹丕的讽刺也太大了。从角度来看,明显是一种外人的口吻和评价。曹植显然不可能这样来写。

除了“七步诗”的事情外,曹丕整治曹植,最让人诟病的,就是曹丕不断地徙封曹植,让他搬家。

从历史记载中,曹植在曹丕当皇帝的7年里,搬了3次家。黄初二年(221年),曹植搬到河北晋州,当了安乡侯,食邑800户。当年7月,曹植又搬到山东鄄城,改封为鄄城侯。黄初三年(222年),曹植改封为鄄城王,食邑2500户。黄初四年(223年),曹植又搬到河南,改封为雍丘王。不久,曹丕增加曹植食邑500户。

(曹植)

不过,虽说曹丕让曹植不断搬家,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曹丕其实一直在增加曹丕的食邑,从800户到2500户到3000户。同时也在增加曹植的爵位,从“侯”到“王”。

如果说曹丕不断让曹植搬家,是在整治曹植的话,那么,这也是曹丕高明的地方。因为他让外人看到的是,他在不断升迁曹植,是对兄弟很好的表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实际上曹丕让曹植写《七步诗》这样的事情,显然是做不出来的。

而且,曹丕之所以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还。因为曹植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必然会聚集了力量,必然会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是多次发生过的。无论是卞夫人,还是朝中大臣,其实大家都是能够理解的。

说起来,反而是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曹植在许多方面做得有些过分。这里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甄宓)

第一件事,曹丕撺掇汉献帝的皇位以后,曹植和苏则等一些大臣,穿着丧服为汉朝哀哭。不管怎么说,曹植做的这件事,是有些轻浮了。曹丕篡汉,把皇位夺到曹家来,是一种顺应历史的表现,应该也是曹操生前对曹丕的一种嘱托,同时对整个曹家也是天大的好事。如果不是曹丕当皇帝,而是曹植当皇帝,他肯定也会这样做。但是,曹植却在这时候带头为汉朝的灭亡哀哭,这不是一种白眼狼的表现吗?明显就是因为他没有获得皇位,发泄心中的不满。

如果曹丕纵容他这样做,那么,曹丕的皇位必定不稳,必然有人造反,同时也有人撺掇曹植造反。曹丕心里如何能够放心呢?

第二件事,曹植在黄初三年写了《洛神赋》。曹植写的这个赋,塑造了一个形象美好的神仙女子的形象,并且还表达了自己和这个神仙女子之间互相爱慕的感情。

我们知道,这个洛神,就是曹植以曹丕的第一个妻子甄宓为原型写的。之前曹丕把甄宓赐死了,而且甄宓去世以后,曹丕还“以发覆面,以糠塞口”来惩罚她。如果洛神就是甄宓的话,曹植这是公开为自己的这个嫂嫂叫屈,同时还表达了自己和嫂子之间互相爱慕的感情。这一点,曹丕如何能够接受呢?

曹植这样反复挑衅曹丕,但是曹丕并没有惩罚他,反而还不断地增加曹植的爵位和食邑。这能说是曹丕在处罚曹植吗?

(参考资料:《三国志》《魏略》等)

其他网友回答

谈起魏晋时期,魏晋无疑是最具“风度”的时期无论是竹林七贤还是建安七子都是古代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璀璨明星。不过说起魏晋时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曹操与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与之间的故事。

曹操、曹丕与曹植合称“三曹”这三人是建安时期文学成就最为突出的三人,其中曹操的文学成就最为卓越,《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等诗词传唱至今,历代都有无数人被那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所折服。

其次便是曹植了,大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才分十斗,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可见曹植在文学领域成就之高。曹植著有《洛神赋》、《白马篇》、《铜雀台赋》等骈文文学成就极高尤其是《洛神赋》中那句“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流传至今仍被无数文人骚客传唱。相较于父亲和弟弟曹丕在文学上就逊色多了这是因为曹操与曹植二人善于写诗歌这类易于传唱的文章,而曹丕擅于写文学论述,其中《典论》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

曹丕并非曹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但他的哥哥曹昂在宛城之战中战死,曹操才于建安22年立曹丕为世子,并且在曹操死后曹丕继承魏王。相较于曹丕,其实曹操更喜爱才情过人的曹植。在世子之争中,曹植一直处于上风,但由于曹植自身空有文人墨客的浪漫且自由的气质却没有政治家该有的心狠手辣与城府,并且曹植在自身优势极大之时犯了不少愚蠢的错误,例如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时才能行走的禁道上奔驰,这让曹操极为恼怒,从而导致曹植在这场世子之争中一败涂地。

曹丕在即位后,由于此时曹操刚刚病逝,曹植要想掌权就必须快刀斩乱麻树立自身威视,以此震慑宵小之辈,于是他就对曹植下手。

由于曹丕登基时曹植并未捧场,而是穿上孝服为汉室哭泣,这就令曹丕大为震怒,本想处死曹植,但由于其母后卞氏求情才放过曹植一马,但此后一直想找借口处死曹植解决心头之患,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七步诗”事件:曹丕召见曹植,命令他在七步之内赋诗一首,曹植心中大为悲痛,边走边吟唱:“煮豆燃其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令曹丕大为惭愧才放过曹植一马。

其后曹植就开始了迁徙之路: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邑八百户(此时曹植30岁);仅七个月后,曹植又被改封为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第二年四月,曹植又被改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黄初四年(223年),曹植再被徙封为雍丘王。短短3年时间,曹植就换了四处封地,可谓悲惨至极。

公元226年,曹丕因病去世,此时的曹植刚刚34岁,本以为乌云散去,可以东山再起,但是曹丕的儿子曹叡与其父一样,对这位叔叔大加防范,曹植的忠心并未让自己得到重用,反而让曹叡对他更为小心。这让曹植的心中再次被泼了一盆凉水。太阿三年,曹植被贬至东阿,仅仅过了三年,曹植又被改封为陈王,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曹植再也承受不了了,当年11月,曹植就郁郁而亡,结束了自己辉煌而又凄凉的一生。

兄弟相残,同室操戈,曹丕与曹植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皇室的残忍,但偏偏又有无数人为了那一张皇位明争暗斗,最终又都成为了一抔黄土,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曹丕继位后,曹植对比其他朝代与君王的争嫡的王子们,曹植命运还算可以,除了没权外,荣华富贵基本于一生。

只是曹植起点太高,与王位也就一步之遥,所以曹丕继位后,曹植落差太大,郁郁寡欢,因此给人有一种凄凉的感觉。

曹植年少时由于才思敏捷,又深受曹操宠爱,因此周围围绕不少支持他的大臣和士人,但曹植才子气太重,高调放纵,不作死不会死,酗酒延续军机,擅创司马门,让曹操非常失望,最终与王位之路越来越远。

曹丕继位后,为了坐稳王位,首先把曹植势力土崩瓦解,将曹植贬到了晋州为侯,但曹植还不明白自己身处的险境,曹丕继位哭,曹丕代汉哭,让曹丕怎能不反感,但不久一年后曹丕又加封曹植为鄄城王,曹植在赴任的途中还写了《感甄赋》,后迫于压力改名为《洛神赋》,一个赋争议很大,到底是抒发自己理想的破灭,还是暗意曹丕之妻甄姬,还有待商讨,处处体现出自己的不满,不过曹丕也没有斤斤计较,曹丕临去世前,还去雍丘与曹植见面(此时曹植为雍丘王),又加封并增其户五百。

对于曹丕来说,他对其弟曹植算是仁至义尽了,迫于帝王压力,打压曹植也算是人之常情,曹植既然失权已是事实,应该调整好心态,但曹植明显没有,在任王的生活中,一直郁郁寡欢,后来曹睿继位后,曹植多次要求给予政治上的权利,曹植仍然对于自己的处境不够清醒,曹睿虽然多次鼓励嘉奖这位皇叔,但一直未同意给予政治权利,曹植作为富贵王爷,有理想是对的,但是也要认清事实,既然政治路走不通,不如就发挥所长,在文学上多多专研,也能有所成就,流芳百世。

曹植的最终结局,也普通他的性格一样,郁郁而终,曹睿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