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轻是为什么 什么叫文人相轻

网友提问:

“文人相轻”真的存在吗?为什么?

优质回答:

文人相轻的合理性是天然存在的

现在网络有一句话:不要轻易去评价别人,因为你没有经历他的人生。这就是文人相轻的原因。

第一,文人的社会科学特质决定了对同一事物的解读可以是多样的。一万人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但事实上哈姆雷特只有一个,不同的只不过是人们的眼光与心态。这就决定了文人(社会科学)解读社会现象可以是多样的。这和学自然科学的人不同,比如说光,光是电磁波,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你就不能说一万人研究出一万个光的性质。

第二,相轻是因为要凸显自己、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只有自己经历和感悟的东西最符合个人的实际。哈姆雷特关于“生存还是死亡”的思考中,每个人对生命的解读不一样,有人觉的复仇是高于生命的,有人觉得已死亡为代价的复仇是不值得的,两种观点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和体会而已。如果在同一场景下辩论,就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彼此都说服不了别人。

文人相轻确实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要从文人的概念中解读。

文人相轻,出自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意思是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什么是文人,文人一般指的是指会写文章的读书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毕竟那时候会写文章的读书人是不多的。就现在而言,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会写文章的读书人海了去了,但都称之为文人是不恰当的。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张修林在《谈文人》一文中对文人作如下定义:并非写文章的人都算文人。文人是指人文方面的、有着创造性的、富含思想的文章写作者。严肃地从事哲学、文学、艺术以及一些具有人文情怀的社会科学的人,就是文人,或者说,文人是追求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更多地描述、研究社会和人性的人。这个解读和定义比较符合现代社会的文人特性。

文人学的是社会科学,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在于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对社会现象的解读可以是多方面的,而对自然科学的解读是实证的。比如说我们要评论《三国演义》,学文学的可能会说作者很好的驾驭了宏大的历史场景,对人物的描写惟妙惟肖,生动逼真;心理学家可能会说人物的心理描写是点睛之笔,但很多心理描写和场景不符;学历史的可能说,就一个小说,和实事不符,写的再曲折再煽情有什么用,要是以小说的故事借鉴经验,简直就是追求无本之木;学考古学的可能通过考古发掘,指出小说与历史相符或者不符。即使是同一学科同一地域的不同文人,评价曹操就有不同的看法。有安邦治国之能,克敌制胜之功;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既忠勇正直、雄才大略又奸诈凶残、心胸狭隘;等等。这些都是曹操的特征,没有谁对说错之分,所以就有了相轻的社会依据和具体内容。

当然,相轻是对不同个人而言。我看不起你,根本的原因依然是要坚持自己,每个人都希望社会认可,认可我的,那只能是不认可你的。只有认可我的,反驳你的,我才更有价值。我们评审一些书稿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而且每个人独有自己能自圆其说。文人是追求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这就是互相反驳、抵制甚至诋毁的根本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文人相轻,自古有之,理念不同,对最美的追求是一致的。

其他网友回答

文人,只有相轻。

又不是武人。

武人,必不相轻!

相斗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