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的味道
点击“教师文苑”关注我哟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讨论|留守儿童问题
这样一个萧瑟,凄清的冬季,出去买个菜冻得浑身发抖。一刻也不愿在外边多呆,哆哆嗦嗦一溜烟跑回家。
啥也不想干,啥也不打算干,顺势缩在暖暖地被窝里,固执地想念起小山村,想念起小时候小山村里爆米花的人,想念起,砰地一声巨响之后魔术般从大炮筒里散落出的颗颗爆米花。记忆的闸栏像泄洪的猛兽……
冬季相对于其他季节就显得尤其冷落凄清。不甘寂寞的山村孩子们,无聊到挤在村子里某一家的房檐下,玩“挤油”游戏互相取暖一下午,也不愿独自呆在自己家。正挤的热闹,远远地有眼尖的孩子望见南头村口扛着家伙什到村里来崩豆的爆米花先生,顿时,一声“崩豆的来了”之后再无需任何口令,闹哄哄的挤油队伍,便迅速地,自觉散开,然后各自朝不同方向,飞速奔向自己家。
清一色的农民家庭,缺啥,粮食屯里也都不缺崩豆的那几斤玉米,不一会儿功夫原先挤油队伍中的那些孩子便都无一例外地左手一提溜儿玉米,右手一提溜玉套芯子,更理想化的还带着两袋甜蜜蜜神器――“糖精”火速围拢到“爆米花先生”身边,为你是第一个先到,还是他是第二个后到吵吵嚷嚷起来,甚至瞬间不惜盟友变仇人,大打出手起来。眼明心亮的爆米花先生,每每此时,只需一句“都排队去,要不谁家也不爆!”就够了,于是你推我搡,于是骂骂咧咧,但却都自然而然地排起了长队。
一锅爆米花,两茶缸半玉米,一包糖精,大家都耳熟能详。挨到的,喜气洋洋地张开自己的布袋口,看着爆米花先生,两缸半玉米,一包糖精,麻溜地倒进那个黑乎乎的锅肚子里,或者还学着大人般地讨价还价,“崩一锅豆现在都五毛钱,再给装点儿玉米!……”爆米花先生不搭,也不理,自顾自地旋转,拧紧锅子,然后掂起,架在已经熊熊燃烧起来的玉套芯火苗上去,然后找个小板凳悠闲地坐下,一手动作娴熟地旋转起那个方向盘子,一手还不忘趁机点起个老烟袋锅子巴哒巴哒地抽起来,气定神闲。
也就一袋烟的功夫吧,爆米花先生快速站起来,掂起自己的黑锅肚子,找准接放爆米花的长颈袋子,再掂起脚往上一蹬摆起架式呦喝一声:“一二三,放炮喽!”队伍中的这群孩子,便齐刷刷地用双手堵上自己的耳朵,故作惊恐状地一等那一声晴天霹雳响,然后都叽叽喳喳地,迅速地冲出自己的队伍,踮起脚,猫起自己的小腰,管他这是张家,李家,还是王家的,捡着吃着,胆大的还把手伸向人家的大本营:趁机到人家的袋子里抓上一把吃了起来……第一家爆爆米花的孩子最亏,看着近乎是强盗般的抢豆队伍,纵是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也于事无补,一人抵不过这一群人哪,骂骂咧咧地“妈那个脚(jue)都抢我家的”也没用,最后只能管他呢,抢就抢吧,吃就吃吧,眼巴巴地看着两锅被抢得极少的爆米花。怕自己不够吃,就只得找爆米花先生商量接着爆第三锅。也就三四家之后爆米花先生再拉响引爆,孩子们揉揉已经鼓起的肚皮已是不愿再去拱着头去抢吃了。
冬天的天,着实黑的有些早,有些快。火苗依然亮堂堂,但小山村已黑了起来。等不到孩子们回家,家长们便一个个寻了出来,给自己孩子商量能不能不爆了,幸运的已经快挨到自己的孩子,1,2,3,4地数着,决决地告诉家长快挨到了必须爆,没办法家长便折回家一手端上自己的饭碗,一手捎着孩子的饭碗,极不讲究的把菜浇在汤里,把饭再端到崩豆现场,吃着等着。也有还排在队伍后面看看无望的长队,再看看爆米花先生已欲收摊的,原本己经捡拾着把肚子吃饱的孩子,哪肯看着别人家孩子带着玉米来,带着爆米花走,自己空手回家的,一句不行,两句不行,一小会儿就把家长惹毛毛了,扑扑通通,屁股上几脚。于是乎那个孩子便就地一滚,顺势撒起泼来,两腿弯着,在地上蹬着,哭着,闹着,安静的山村便因这奏起了奏鸣曲。每每这时先前爆好了米花还没来得急走的主家大人们,便打开自己的爆米花袋子口,拉起地上的孩子说“来来来,别哭了,我们先给你们倒些吃”,乖巧点的孩子便极不情愿地跟着家长走了,性子再烈点的这种办法也不行,哭着,跳着依然不走,这时爆米花先生就看看这个哭搡个脸,眼晴红肿的孩子说“明天下午三点老地方我还来……”家长们这才能把犟孩子带回家……
果真第二天,到了约定的时间,爆米花先生便如约进村,还没等他把家伙什支起来,一条井然有序的长龙队伍便又排了起来。当然这队伍里自然少不了,昨天哭了红鼻子的二虎,狗蛋儿,还有小宝,并且小宝妈今天还特意给小宝带着当地农村人都不咋常见的大米,他今天要爆的是大家都稀罕的大米花儿,这确实羡煞死人,瞧瞧队伍中此刻的小宝,神采飞扬,小眼晴早已经眯成了一条缝。和昨天那个满地打滚的小宝真的是判若两人。于是乎消息传带消息,昨天都已经爆过玉米的孩子们也都又齐刷刷地火速聚拢到现场来,等着那砰地一声巨响后,扎着头,猫着腰,去轰抢小宝家稀缺的大米花儿。
寂静,凄清的冬日,连带着这个寂静,凄清的小山村孩子们的欢笑,疯抢声,瞬间沸腾了起来……
2018年12月8日
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ID:yf47680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思宇,70后,河南省三门峡市人,1998年毕业于豫西师范,一直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热爱运动,喜欢旅行。
本期编辑:茶言闲语;稿酬说明:请联系微信(Yf131125)领取。具体参见本刊《征稿启事》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分享!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教师文苑》征稿启事英语48个音标发音(附详细图解+视频)1990年,我考上了民权师范 / 文:醉卧籣亭【中师生-专栏】记我永远的母校“永登师范” / 满庭奎【教师文学-专栏】浅谈贾母的性格特点 / 作者:焦彩霞招考遇冷:没人愿意当老师,民族的香火谁来传承?!
不难为教师,不打扰教育,就是对教育最大的贡献【校园霸凌事件-专栏】女儿在学校被同学打了两个耳
【编者按:“我们曾是中师生”】: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教师文苑》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简介】醉卧蘭亭:男,70后,1993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
欢迎中师生和教师朋友加入:”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教师文苑》交流群、《英语教师》交流群。入群请联系 微信:Yf131125,并注明“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