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又是一年数九寒冬,古人冬天学书法如何御寒?
优质回答:
谢邀请:
我们南方的冬天,古人学书时旁边放一炉炭火,一可以取暖,二可以温酒,边饮酒,边取暖。乐而学书。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的书写工具似乎只有毛笔,练不练的都是在练书法。想想看颜真卿万分痛苦,极度愤怒的情况下完成《祭侄文稿》,他可不是为了练习书法,只是在我们今天的人看起来,那已经是天下第二行书了。
网上有一些流传下来的旧社会餐馆老板随手写的结账收款单据、药铺里的账房先生写的字据等等,搁在如今人的眼里都是书法作品,因为我看今天的中书协里面的书法家也没几个人能达到这个水平。
餐馆老板的收款菜单台照
因此,题主的问题可以简化为古人如何取暖?
古人没有开发天然气、没有发电、太阳能,可以肯定,古人取暖的主要热能量来源就是煤炭、木炭及大太阳,极个别地方可能会有断层倾覆,原油自然涌出来,舀上几勺子烧烧取暖也有可能。
大家烤烤火
我这里给大家介绍唐代大诗人孟郊在冬天的凄惨生活。
孟郊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就认为孟郊与韩愈的文学成就旗鼓相当,他说:“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
看看孟郊的历史记载,你会觉得他似乎一生都在不断写诗,基本上他就没有干过别的什么工作,诗作也颇丰,流传至今的五言诗多达500首。孟郊幼年家境贫寒,甚至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写的“游子吟”大家一定熟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以想象,孟郊穿的衣服都是他老妈妈缝缝补补做成的,这日子肯定非常贫寒。
大雪天,孟郊遇到大问题
冬天到了,生活更不容易,缺衣少食就不用说了,孟郊常常陷于被极端天气冻死的危险地步。但因为孟郊毕竟是一代文豪,一些欣赏他才华的人,都会给予孟郊生活上一些帮助。
有一天,下着大雪,一位朋友给孟郊送来一车煤炭,孟郊感动的不得了,可能都热泪盈眶了,随笔写下“答友人赠炭”这样一首诗送给了朋友。诗文如下:
青山白屋有仁人,赠炭价重双乌银。
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
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烧出炉中一片春
古人的苦难,今人难以理解,一代文豪尚且如此,可以想象当时的布衣庶民,生活境遇该是多么难熬。
回答就到这里,随文附上我的近期书法作品两幅,请各位看官品评指教,永书我这里先行谢过!
其他网友回答
【数九寒冬,古人冬天学书法有六种方法御寒-令人难以置信】
燎炉与熏炉
这种取暧方法在古代学子看来是最佳最有效方法之一,但费用较高。
取暧工具:最常见的是铜器,铜器在古代之使用已经十分的完善,况且铜器的可塑性极强,可以塑造出各种形状,散热性又好。
烤火
烤火这种取暧方法,是最直接、最好用、最简易之方法,经济实惠,且取暧工具什么都可以,就地取材也行,是古时贫困学子用的最多、最普遍取暖方式。
以上笔者列举之:一“富”、一“穷”古代学子人家,在严寒之冬季学子取暖方法。以下还有几种(简述):
火塘、火墙、温室殿和椒房、地炕等等。
谢谢小秘书(问答)邀请!
其他网友回答
围炉
其他网友回答
我自己在书法学习中经历过无数的夏三伏和冬三九。就自己的感受来说,即使冬天,如果认真地写完当天的日课,一定是不会冷的。练字,看起来是肘腕之间,其实,当心融入的时候,全身都不会僵硬。现在条件好多了,有了空调,但我自己的练字的时候一般不会用空调,而是适当地活动一下,当活动开后,写字应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