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空巢老人:应该找老伴吗?怎么相处,要领证吗?儿女不同意咋办?
优质回答:
空巢老人,男人找老伴为他做饭洗衣服聊天互相照应,可女人没有生活來源的,为了生活找老伴,其实女人有工资的不会找老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为什么要去持奉别人,自己过怕出问题就去儿女家,如果能自理最好自己过。不管根前有人沒人,死亡是难免的早死晚死都一样没什么可怕的,不过有人耐不住寂寞想找,必须挣取儿女同意,领不领证都无所谓。
其他网友回答
我有一个远房亲戚,今天60多岁,老公去世半年多,自己又找了一个老伴!说什么的也有。有人说:老伴这才走了几天自己就嫁人了,是不是早就找好下家了?也有人说:遇到合适的就再找一个也正常!反正说什么的也有!
其实老年人找老伴我很赞成,老伴老伴,老来陪伴,人们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很忙,身体也很好,不需要人照顾也能过得很好。人老了就不一样了。老人很孤单的。儿女一个个忙的,真正每天能回家照看父母的也不多,就是跟父母住一起也只是生活方面照理的比较多,老年人的心里很孤独,尤其是一个空巢老人,没人陪自己说话,,做什么总是一个人,想想就觉得不是滋味!
至于老年人再婚,儿女不同意的原因大概就那么几点:
一是:双方年龄都大了,结婚以后涉及到利益方面的事!比如财产,房产等等!其实我建议老年人可以做一个财产公正挺好。并不伤感情,给儿女们吃一颗定心丸。婚后的财产俩老人完全可以平分!俩家老人的儿女各继承自己父母的那份就好!
其二就是确实年龄都大了,再结婚谁先走的问题。一方走了以后,另一方有谁来抚养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双方儿女完全可以坐下来谈,说白了,老年人找老伴,就是找一个陪伴。留下的那人让留下的那个人的儿女抚养就好了!这不牵扯任何利益关系!
其三就是领证的问题。当然上面那两个条件是建立在领证的前提下。很多老人可能为了安稳,稳定性觉得领证好!我也这么觉得!如果双方不在意的话,其实不领证也挺好,就不牵扯那么多事情!
最后我总觉得不管老人找不找伴,千万别把老人变空巢了,多可怜啊!儿女有时间还是多回去陪陪老人,哪怕每天跟他们一起吃个饭,全当双方报个平安了也挺好!实在是住的远,不方便来回折腾,就勤联系着点父母,千万别像上面题主说的一样,父母去世了,都没有知道,真悲哀!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一题三问,我有问必答君依次回答。
第一问,空巢老人应该找老伴吗?
对此我觉得,空巢老人找老伴好处多多,更倾向于找老伴。理由具体如下:
首先,空巢老人最怕的是孤独。如果找老伴,就有了沟通交流对象。就可以在说说话,唠唠嗑的过程中,最大程度排解一个人无法避免的孤独感。
其次,生活上相互有个照应。对于空巢老人,一个人生活势必会有诸多不便。比如有个头疼脑热,小病小灾,连个端水拿药的都没有。如果找老伴,这种困惑与烦恼就会随之解决。
最后,突发情况风险大为降低。作为空巢老人,其最大风险是遭遇身体突发情况,自己又无力解决。如果找老伴,有了老伴朝夕相伴,这种风险就会大为降低或化解。所谓“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不无道理。
第二问,找老伴怎么相处,要领证吗?
对此我觉得,再婚老人相处的最大难题是,各自的生活及行为方式已经养成,作为习惯固定下来,是很难改变的。这就要求双方努力去适应对方,而不是按自己的意愿刻意去改变对方,更不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对于对方优缺点,理性的做法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着的眼睛看对方优点,闭着的眼睛看对方缺点。简单来说,最大程度的接纳对方,包容对方,体谅对方。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用前妻前夫的优点与再婚老伴的缺点进行纵向比较。如果要比,反过来比是有益于再婚老人相互陪伴,一路走下去的。
至于领证与否,尽管各有利弊,但总的来看,领证利大于弊。毕竟领证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合法夫妻,生活在一起才会名正言顺,更加理直气壮。对经济条件相对弱势一方而言,心里才会更托底,才会更有信心相互陪伴终身。
第三问,儿女不同意咋办?
说到儿女不同意老人再婚,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条件较好一方老人儿女担心其父母财产会落入另一方。如何处理呢?对此我觉得,为了不至在再婚问题上与儿女关系闹僵,作为老人,再婚前可以把其婚前财产进行公证,也可以就各自财产与对方签订协议,以此来消除儿女的顾虑与担心。退一步讲,如果老人这样去做了,做儿女的依旧干涉老人再婚,那就是做儿女的做过头了。作为空巢老人,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找老伴与否。毕竟,做老人的已经仁至义尽;毕竟,做儿女的没理由,也没资格干涉,或不同意空巢老人做出再婚选择。
其他网友回答
我的意见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空巢老人应该找老伴。原因如下:
1、老年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不能成为别人尤其是子女的附庸。人到晚年,人生的很多历史任务和目标都已经实现,在晚年阶段没有了更多的压力和负担,就是享受人生最后美好的时光。但通常老年人在这个阶段,身体上不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行动不是很自如。而很多想法,又因为和子女的代沟,无法沟通,得不到理解。儿女并不支持,更不用说得到实现。而这时如果能有老伴在身边,情况会改善很多,而变得相对独立主动性更强一些。
2、人到晚年,更需要心灵上的慰藉。空巢老人的内心是孤独的,对亲人的思念和病痛的折磨时常伴随着老人。而子女又因为要工作,不能时刻陪在身边。而中国的家庭关系,如果是岳父母和女婿还相对好一些,如果是公婆与儿媳之间的关系会比较复杂。大部分家庭都会陷入家庭矛盾之中,空巢老人在家庭中的关系就更难处了。
3、老人们需要更多的日常照顾。儿女再孝顺也不可能24小时陪伴在父母身边,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而空巢老人需要更贴身和更及时的照顾,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没有老伴在身边,当生病时,即使是倒一杯水也成了老人渴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有人说,可以请保姆或者住养老院。保姆的选项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社会上已经有很多共识了。我们重点说一下养老院,前几天我因病,临时在养老院住了一周。虽然最基本的照顾都能被满足,护士小姑娘态度也不错,朋友们和儿子也会每天都来看我,但养老院里面每天都会有老人出现各种状况,也会有老人去世。在听到老人被病痛折磨的呼号和突然逝去的消息,这种内心深处的感触是非常低迷的,是非常有杀伤力的。再结合自己的病情,那种悲凉的心情很难用语言描述。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尽量不要住养老院。
再说说找老伴应该怎么处的问题,我的建议是:不领证,搭伙,互助组。
这里要说三点:
1、找老伴目的要单纯,更多的是情感需要。不能掺杂过多的经济或其他目的,在老伴的筛选上一定要擦亮这个眼睛。还有就是寻找经济基础落差不大的伴侣,这里倒不是门户论,主要是为了减少因经济基础不同而造成的价值观的冲突。双方在一起,一定是因为志同道合,精神上的满足,是双方自愿的结果。
2、在自愿的基础上,双方约定清楚搭伙关系,不领证。要与各自家庭公开,最好能得到子女们的认可。因为人到晚年,多多少少都会有家庭关系、财产分配上的问题。在日常开销上双方约定清楚分配原则,以自愿为基础。在双方的日常照顾上也是以自愿为原则,即不能道德绑架也不能只享受不付出。双方均以各自身体和精神状况为边界,尽最大努力为对方进行日常的生活照顾。
3、不草率
找老伴不是个简单事,虽说和年轻时结婚不一样了,但他同样关乎晚年生活的质量。彼此一定要充分了解。上岁数了,明确地知道自己的需求,再去改变自己几乎不可能了,所以一定得找到从生活细节、价值观都可接受的另一半,至少落差不能太大。如果草率行事,为了急于得到照顾或是头脑一热,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再说说儿女不同意怎么办。
要和儿女讲清楚,弄清楚子女的顾虑是什么。从财产上说,双方不领证。生活开销又是自愿达成。并不影响子女的既得利益。从感情上说,这不是对家庭的背叛,也不是伤风败俗。是对生命的更大的尊重,让生命划下一个较美好的句号。老年朋友们一定不要有思想负担。也一定要和儿女们讲清楚。即能保证自己有一个相对幸福的晚年,又可以最大程度上让子女们放心,减少对子女的赡养压力。
其他网友回答
当自己老了,儿女没在身边。想找个伴搭伙过日子:一要经济彼此分开,二要自己的身体好,三要经过儿女的同意。
55岁的伯母身材高挑皮肤白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10来岁。我大伯因病去世后,大伯家差点被媒人踏破门槛。都是一些老头看中了伯母的容貌,再说伯母做事干净利落是队上出了名的。
最后伯母挑选了一位退休职工做老伴。我堂兄堂姐不同意伯母出身,一怕人笑话伯母老了还去嫁人。二怕伯母去了别人家受委屈。但伯母一意孤行,不顾儿女反对要去老伴家。走时对儿女说:你们都有自己的家,一年都头难回来一次,我在家摔了磕了都不会有人知道。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我找个老伴知冷知热的有啥不行的?堂兄堂姐被她怼得没话说,只能随她去。
转眼间,伯母和她老伴和谐相处了十几年。两人的日子倒是羡慕了旁人的眼。逢年过节堂兄堂姐回来时,都会去伯母那里看望她。
两年前,伯母老伴生病了,生活都难自理。伯母跟她老伴相处了十几年,感情深厚,伯母无怨无悔的照顾了老伴两年。
不幸的是,年前伯母因心脏有点问题,她也需要人照顾了。伯母老伴的儿女看着她不能照顾父亲了,不顾两老的反对,把伯母送到堂兄家。其实伯母生活可以自理,只是照顾不了老伴。
伯母回来后,堂哥和堂姐请了保姆在家照顾。伯母来我家走动时,说起她老伴就掉眼泪,说两人相处了十几年舍不得分开。只怪自己身体,还怪自己当初一意孤行,儿女反对时不找老伴就好了,也不会现在心里难受。
伯母还说,少来夫妻老来伴只适合原配夫妻,一旦自己身体不好,最终靠的还是儿女。
空巢老人不找老伴唯一不好的是,儿女不在身边,有个什么意外无人知晓。
但也有办法,一是,建议去养老院。二是多和邻居走动。三是儿女可以与父母多联系,还可以在家装个监控,以防发生意外。
空巢老人找老伴也未尝不可。如果你和老伴都有退休金,经济上互相分开,自己身体好,最后要经过的儿女同意。有以上三点空巢老人可以找老伴,但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