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不如项羽,为什么取得天下 刘邦为什么能胜过项羽

网友提问:

刘邦文治武功都不如项羽,为什么刘邦最终得了天下?

优质回答: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刘邦文治武功都不如项羽,为什么刘邦最终得了天下?

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有很多人有过评论。

最有代表性的是刘邦与伟人毛泽东的评论。

刘邦认为自己能战胜项羽,主要是自己因为会用人,项羽也是输在用人上。

伟人毛泽东的结论是项羽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

伟人毛泽东曾写诗告诫全党“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里“不可沽名学霸王”,就是以霸王项羽为警戒,革命不能半途而废!

对于以上两种看法,山野老人认为刘邦的结论有失偏颇。

刘邦战胜项羽有用人方面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如果说刘邦仅仅是会用人而战胜项羽,那么,刘邦在占领徐州后,五十六万大军为什么会被项羽杀得片甲不留呢?为什么在以后的每一次战争中都是输多赢少呢?

山野老人认为伟人毛泽东的结论才是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这样说呢?

山野老人认为:项羽夺取全国政权后迷失了方向,所以不知所措;刘邦夺取全国政权后,有明确的目标,所以不断进取。

下面从三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夺取全国政权后,项羽开历史倒车;刘邦顺势而为。

项羽推翻秦朝后,在咸阳分封诸侯,让原本统一的国家,又变成了十九个诸侯国。

项羽自己成为十九个诸侯王中的西楚霸王。

刘邦打败项羽后在汜水称帝。

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与刘邦称帝区别何在?

为什么说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是开历史倒车,刘邦称帝是顺应历史潮流?

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是继承被淘汰了的西周的政治遗产;刘邦称帝是继承新兴的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的遗产。

从本质上看,项羽尽管推翻了一个没落的王朝秦朝,仍然让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刘邦打败项羽,让四分五裂的分裂局面逐渐走向统一。

项羽尽管是西楚霸王,实际上与那些诸侯王没有区别,不存在上级关系,更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刘邦称帝,有意把自己与那些诸侯王区分开了。

读读《汉书》这段文字就明白了在政治谋略上刘邦与项羽的高低之分!

“楚王韩信、韩王信、 淮南王英布、 梁王彭越、 原衡山王吴芮、 赵王张敖、 燕王臧荼诚惶诚恐冒死上书,大王陛下:以往秦朝无道,神人共行诛讨。大王首先俘虏秦王子婴, 平定关中,功劳盖于天下。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定万民,功高德厚。同时又施加恩惠于各个有功的侯王,对他们裂土分封。现在各侯王封地及名分已定, 而和大王同称王号,没有尊卑之别,如此则大王显著的高功盛德, 就不能宣明于后世。因此臣等冒死再拜请上皇帝尊号。 ”

二,对于何处建都,项羽的目的只在于显摆;刘邦的目的是着眼长治久安。

项羽推翻秦朝后,有人建议项羽建都关中。

《史记》有这样一段文字: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由此看出,项羽鼠目寸光。

项羽推翻秦朝的最大目的就是富贵后回故乡显摆!

相比较于项羽,刘邦不但能从善如流,而且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读读《汉书》这段文字就明白了。

“一位边防士卒娄敬求见,他向高祖建议: ‘陛下取得天下与周朝不同,而建都于洛阳, 不太恰当,不如进入函谷关,以据秦川天险。 ’ 高祖与张良商量,张良劝高祖同意娄敬的建议。即日,皇帝车驾登程赴西都长安。封娄敬为奉寿君,赐姓为刘。”

三,对于诸侯王,项羽不知所措;刘邦明确削藩。

刘邦称帝后,为了国家统一,为了长治久安,对于诸侯王,铲除了八个诸侯王中对中央集权制有威胁的七个诸侯王,只剩下一个没有实力的处在偏远南方的长沙王。

刘邦削藩,为西汉长治久安清除了隐患。

项羽呢?面对诸侯王不断起兵造反,陷在齐国不得脱身,让刘邦这个汉王从汉中东进入关,趁机与项羽争天下。

如果项羽夺取全国政权后有明确目的,像刘邦这样不断削藩,对于刘邦这样有野心、有实力的诸侯王实施打击,彻底消灭,哪有刘邦东山再起的机会?

综上所述,刘邦最后能战胜项羽,统一天下,主要是刘邦有明确目标,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项羽推翻一个旧世界后,以为革命到底了,再也没有什么目的了,于是回家乡显摆,享受清闲。没有想到他分封的那些诸侯王并不甘心做一辈子诸侯王,而是要夺取他的江山做皇帝,所以革命半途而废的项羽一定会被刘邦这个誓死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诸侯王打败!

其他网友回答

帝王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很多人没搞清楚,

帝王需要会打仗吗?需要会懂经济吗?需要管后勤吗?

都不需要,皇帝只管这么几件事,

一,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驾驭人才,

二,战略规划,这种规划是未来几年、几十年甚至百年的规划,

三,各路诸侯中拉拢打击,使自己的力量增强,敌人的力量削弱。

刘邦需要做的是什么呢?选拔人才,提拔人才,驾驭人才,比如韩信这样的人,他可能忠诚嘛?不可能,那怎么能让他不得不忠诚呢?如何驾驭这些人,这是刘邦考虑的。

天下是刘邦的吗?不是,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去拉拢诸侯王们,让他们支持自己,所以到了最后,诸侯联军对抗项羽,因为诸侯们都支持刘邦了,这种战略规划,是刘邦个张良设计的,这也是为什么张良是汉初三杰,而陈平不是了。

反而,你说的武功,对帝王来说,这个是最没用用的东西,

项羽打仗厉害吧?但是无人可用,打谁都需要自己动手,只能自己疲于奔命,但是自己打的过来吗?

刘邦自己打仗不算一流,但是会用人啊,有韩信、周勃、彭越、英布任他差遣,需要他动手吗?

就像让你管理一个钢铁厂,你需要懂钢铁成分吗?需要会炼钢吗?需要会做销售吗?都不需要,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刘邦会用人,这是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

而项羽呢?本职工作做不好,不会用人,打仗厉害有什么用?自己打仗厉害的人,手底下就是一帮不会打仗的人。

用李世民形容曹操的话说,“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做一个将领绰绰有余,做一个帝王就不行了。

你看历代帝王,哪一个是自己打仗厉害的?

其他网友回答

刘邦在各方面的才能是存在给人一般的印象,像雍齿反叛刘邦,刘邦打不过雍齿,最后是在项梁帮助下打败了雍齿。跟项羽交战,几乎没胜过,让纪信冒充自己,才躲过一劫。而且刘邦个人私德小节方面存在许多缺点不足。刘邦自己也承认三个方面不如萧何、张良、韩信。

如果深入了解刘邦还是非常厉害的,属于大气晚成的英雄,48岁参加反秦起义,在起义过程中打败过秦朝王离的边防军,按照楚怀王熊心指示在蓝田打败了秦军,攻占了秦朝国都咸阳。刘邦单独率领军队打不过项羽,被项羽打的狼狈逃窜,垓下之战是依靠韩信、彭越、英布几路大军以多击寡才打败项羽。不过,除项羽以外,刘邦战绩还不错,尤其西汉建立后刘邦平定陈豨、英布等反叛活动;智擒韩信、彭越。刘邦的军事指挥能力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刘邦会识人、团结人、能釆纳正确意见,制订合理的政策。这是能打败项羽的关键。刘邦组建丰沛集团,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灌婴、夏侯婴等都积极跟随刘邦。和张良一见如故,重用陈平、郦食其、韩信等后加入的人员,拉扰团结彭越、英布等势力。攻入关中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及时更正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的策略,根据形势发展釆取郡县制、封国制并行政策略。而项羽军事才能出众,政治才能一般,不会团结人,妇人之仁鸿门宴放走刘邦,放弃关中,定都彭城。搞分封制,似乎开历史倒车,又分封不均,引起田荣、彭越、陈馀等武装反对,错杀义帝熊心。最终,项羽不敌刘邦,刘邦统一天下。

其他网友回答

一把手不需要样样精通,会识人用人就可以了……

其他网友回答

刘邦的军事能力确实不如项羽。这是两者的年龄问题以及出身决定的。但是要说刘邦的文治不如项羽,这个观点我不太认同。

项羽的叔父是将军,项羽从小学习军事,项羽他很喜欢研究统领兵力的能力。这一点刘邦肯定是比不过,再说说项羽个人的战斗能力想来也是十分凶悍。再说说刘邦的年龄,刘邦起兵时已经47岁了,而项羽起兵才二十多岁。这年龄上已经不能比了。

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项羽会输给一介小吏刘邦呢?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项羽这个人,太过自大,不会重用能人。

反观刘邦他是一个善于识才的人,他的帐下非常多的能人。有善于出谋划策的张良,张良对于他决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刘邦到达关中时,想要好好享受一番秦王宫,张良劝他说,万万不可,人们正是看不惯秦才起来反抗,你这样和他有什么区别。于是刘邦还军霸上。在面对鸿门宴前夕,张良帮助刘邦化解项羽想要进攻他的危机。

有负责后勤的萧何,萧何的后勤保障使得刘邦可以安心打仗。萧何还帮助刘邦获得了一员大将——韩信。当初韩信在项羽的军中不得志,于是来到刘邦军营,虽然比项羽的军营里的官大一些,但他还是不满意。于是出逃军营,萧何意识到韩信是一个将才,于是赶紧把韩信追回来,在刘邦面前据理力争,这才有了韩信建功立业的机会。

韩信就更不用说了,刘邦能够夺取天下,韩信这个军事奇才是功不可没。背水一战、十面埋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些成语说的都是韩信。

除此之外有善于说服别人的郦食其,还有周勃,曹参陈平等人,可谓人才济济。

项羽的军中只有范增一位谋士,而项羽后来因为不信任范增,最后范增辞官故里,在途中病死。

总结

项羽因为不会用人加上自己的盲目自大,最后在垓下之战彻底输给了刘邦。最后,曾经的西楚霸王在乌江自刎。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