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6:黑暗命运影评 终结者6黑暗命运豆瓣评分7.6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电影《终结者6黑暗命运》?

优质回答:

说说我的看法吧,我是在首映第二天和女友去看的《终结者5 创世纪》。我是个标准的终结者迷,在初中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接触到《终结者3》,被剧中的施瓦辛格饰演的硬汉机器人T-800所吸引,剧中他和新型机器人TX的决战也实在太酷了吧,那种拳拳到肉上所产生的金属声实在让我着迷,更为经典的是每部剧中,T800都会因和敌人激烈的交火而变成战损版,一半人脸,一半机器,对我这个男生来说实在太具有吸引力。之后便恶补了所有终结者系列,让我大呼过瘾。

同样的在最新电影《终结者5创世纪》中,作为一部卖情怀影片,对我来说已经是非常满足了。我们抛开文戏不说,光动作场面可以说从影片一开始打到片尾,各种公路追逐戏,高空戏,近身肉搏戏让人眼花缭乱,并且影片中有许多镜头致敬了原先四部曲的桥段,例如在之前所有终结者系列中,施瓦辛格饰演的机器人都会说出“I will be back”这句令人热血沸腾的话。而在这部电影中,他说出了“I will not be back”暗示这是最后一部由施瓦辛格饰演的终结者,已经七十多高龄的施瓦辛格将不再出演之后的终结者系列,这确实让人遗憾三分。但是无论如何,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所有我想看到的画面,每个经典镜头的出现都会导致电影院中人的叫好欢呼,我对这部电影评价非超高,希望喜欢的朋友务必要去看下!

其他网友回答

只能说还不错。观众品味高了。

其他网友回答

答:说全文总结之前,还是先回到卡梅隆身上来。卡梅隆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野路子,当年靠着给B级片巨佬Roger Corman打下手,好不容易能有出头之日,其实是要感谢当年的体制的(非现今的体制,我下文会说明)。他拍完T1之后,Fox慧眼识人,又有他前妻Gale Anne Hurd(对,不是凯瑟琳毕格罗,也不是琳达汉密尔顿,是另一个前妻)帮忙打点拉赞助又拍了异形2。之后靠着这两部片子攒下的名头,以及Mario Kassar这种业界大佬的支撑,才能在拍摄T2的时候,得到创作上完全的控制权,同时奠定了他好莱坞一线大导演的基础。

算是卡梅隆入行导师的约翰卡朋特发迹之路和他也很类似,靠着《血溅十三号警署》,《万圣节》两部低成本剥削片,就能得到慧眼识人金主的青睐,掌握了创作的主动权,其后依靠《怪形》,《纽约大逃亡》,《妖魔大闹唐人街》等等佳片奠定了自己一代宗师的地位。

那么现在的新锐导演是否能复制他们的成功呢?我给的答案是:基本不可能了。电影圈出身,靠着电影攒下身家的金主们,以Mario Kassar, Andrew Vajna, Eric Pleskow这些大佬为代表,死的死,退的退,最后的代表人物Harvey Weinstein也已经因为生活作风问题而出局,由此结束了一个时代。

现今的业界大金主,是以Bob Iger这种职业经理人出身的纯粹商人,以及大洋彼岸的某建林这样的资本家为代表的。即便算是电影圈出身的如Amy Pascal在天下大势面前也早已同流合污。当年的卡梅隆,斯皮尔伯格们,也不自觉地,慢慢地成了帮凶,从屠龙者变成了体制内的恶龙。

这种态势的改变,体制的变化,所造成的,普通影迷能切身体会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本世代的卡梅隆,卡朋特们,即便在低成本小制作的市场证明了自己的才能,证明了自己的天赋,也无法直接通过掌握大投资电影创作主动权的方式,将自己的才能和天赋早早变现。要想在大片商之间出头,则必须在千篇一律的商业“续集/前传/重拍/翻拍/重启/xx宇宙”电影中,乖乖滴通过做“棋子导演”“棋子编剧”的方式熬资历,熬上多年也不一定有足够的江湖地位和片商争创作主动权,万一运气不好一部片子扑了街,就一夜回到解放前。

有点骨气的,不愿当木偶的青年才俊们怎么办呢?现在基本是两条路:要么继续在独立片商(如A24)那里混,保证创作主动权,蛰伏以待时机,例如新锐导演Ari Aster,Robert Eggers;要么投靠Netflix这种体制外的力量,如Mike Flanagan,总而言之都是剑走偏锋。

对于广大影迷来说,稍微有点追求的,也只能在一部接一部“续集/前传/重拍/翻拍/重启/xx宇宙”的片子中大浪淘沙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巴掌拍不响,大众的审美口味被体制内的“续集/前传/重拍/翻拍/重启/xx宇宙”慢慢调教过后,也渐渐变成了滋生体制内毒瘤的市场,看上去好像是劣币驱逐良币,其实就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詹姆斯·卡梅隆回归《终结者6:黑暗命运》,原计划让这部迷失的系列电影重回正轨,但到目前为止,这部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由提姆·米勒执导的《终结者6:黑暗命运》是《终结者2:审判日》的续集,这部最新的《终结者》忽略了之前的所有电影,重新设定了电影的时间轴。

在《终结者6》电影中,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以制片人的身份回归,琳达·汉密尔顿也以萨拉·康纳的身份回归。这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因为《终结者》系列可以说不能没有这两位重量级的人物。22年前,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当时最经典的科幻电影。然而这么多年后,《终结者6:黑暗命运》依旧为观众们描绘了一个同样可怕的新未来,因为这些机器最终还是会崛起并屠杀地球上的人类。

这部电影的剧情十分的简单,詹姆斯·卡梅隆回来让观众理清《终结者》电影的时间轴,他只保留了电影中最经典的元素。在《终结者6》中,一个叫做格蕾丝的人类从未来被送回地球来保护一个名叫达尼的年轻女人,她被一种叫做Rev-9的新型终结者盯上了。莎拉·康纳和一架T-800也再次加入战斗,试图阻止一个机器人彻底消灭人类的未来。

虽然人们对《终结者6:黑暗命运》的早期反应大多是积极的,但在电影上映后,许多人对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目前,这部电影在烂番茄网站上的评分为69%,与第一部《终结者》的评分相当。这部电影到目前为止,北美票房仅为2710万美元。这部电影的票房表现得非常一般,许多观众包括影评人不满这部电影的最大原因在于电影中那非常经典的一句话:我会回来的。

一位影评人评价道:“《终结者6》重复使用了前几部电影中的图像,视觉效果,甚至对话,包括电影总被重复使用了很多次的台词,现在这些台词在《终结者6》中,引起了观众们的抱怨。当然,很高兴看到琳达·汉密尔顿回归,因为她扮演的萨拉·康纳深受大家的喜欢。但是那句‘我会回来的’居然由她说出口,这真的是太搞笑了,琳达·汉密尔顿理应得到更好地对待。”

显然,就如同这位影评人所说的,观众们对这部电影最大的抱怨就是《终结者6》电影中,那句经典的台词“我会回来的”是由琳达·汉密尔顿说出的,而不是施瓦辛格口里说的,这让许多喜欢《终结者》系列的观众难以接受。

当然,毕竟对于像《终结者》这也的系列电影来说,观众们都非常喜欢能够在这类电影中看到一些经典的时刻,就比如那句台词“我会回来的。”很可惜的是,导演提姆·米勒自己本人非常不喜欢这句台词,这也是为何他让琳达·汉密尔顿说出这句台词,而不是迎合观众的口味,让施瓦辛格说出这句台词。

显然,提姆·米勒这种非常个性的想法,惹怒了许多《终结者》的忠实粉丝们,虽然一些观众对这部电影提出抱怨和批评,但是另一些观众仍然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他们认为电影中有宏大的动作场景,以及非常有趣的故事。这也是为何《终结者6》这部电影现在面临着褒贬不一的评论。

当然,不论观众们对这部电影的点评如何,《终结者》系列能否实现詹姆斯·卡梅隆理想的三部曲,这都要看电影的最终票房,不过从目前来看,这部电影的票房表现非常一般,想必这和电影褒贬不一的评论,有着很大的关系。

版权声明